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来源:转载 2016-09-28 19:36:38 浏览: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视知 (微信号:shizhimedia)转载已获授权 文|董冬

深圳,88万元6平米的房子,在国庆节前成功搞了一个大新闻。虽然这个大新闻最后以“6平米公寓涉违法改建,实际只卖了4套将全部解约”的结局散场,但“一线城市房价疯狂,把人挤进鸽子笼”,已经不是行为艺术,而是现实生活。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其实这种鸽子笼房子,早在40年前日本人就在东京搞出来过。只不过时过境迁,鸽子笼大厦,已经成了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1970年,10平米的东京乌托邦

生活在地狭人稠的国家,日本人似乎天生有忍受狭小空间的能力。比如说哆啦A梦睡在壁橱里,并不是因为哆啦A梦是只猫,而是因为睡在壁橱里对日本人来说是件很寻常的事。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睡壁橱的三次元版

上世纪70年代,一位叫黑川纪章的建筑师横空出世,上承厉勤节俭下启现代生活,将鸽子笼式的生活方式推向了顶峰。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就是这位兄台

他设计出了一种小而全的“胶囊房屋”,每间面积10平米。

每一个10平米的房间里,都有包含活动、起居和收纳空间,甚至还有独立的卫浴。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这种设计的灵感来自前苏联的宇宙飞船,所以实际上,每一个房间,都是一个活动的舱体,可以移动、拼接和堆积。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舱室内部,差不多是这个样子

1970年,在东京都中央区银座,140个这样的“10平米小盒子”被密集堆叠起来。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1972年,工程竣工,小盒子们构成了一座“搭积木”式的大厦,叫做魔方大厦(划掉)……叫做中银胶囊塔(中银カプセルタワービル)。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1972年,初建成的中银胶囊塔

按照建筑师的规划,这些房间螺旋而上,每一个房间都是同样的面积、同样的配置,每一户居民都是平等的。他甚至计划每隔几年,就把大楼拆散重新拼装,这样每一户居民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享受不同的光照和空气流动。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总之,在他的设想中,这将是一个社会主义的、绝对平等的建筑乌托邦。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胶囊里的日常生活

为了解决城市问题,建筑师们都科幻了

然而这个乌托邦的诞生,却是日本经济走向泡沫的预兆。

197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大量人口涌入大都市,交通、居住等基础设施,毫不意外地跟不上形势。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日本摄影师荒木经惟拍下的70年代列车车厢

同样毫不意外的是,进入70年代,日本的地价开始飞涨,并带来了随后的房价飙升。

这个景象,中国人民肯定不会陌生。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北京最近提供2万多平方米住房,每平方米1600元至1900元。若买两居室,少说也要6万多元。一名大学生从参加工作起就日日节衣缩食,每月存储50元,已是极限,100年才能买上两居室。——《人民日报》1989年2月20日

于是一群建筑师站出来,试图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国家排忧解难。他们把城市和建筑看做有生命的东西,有生长、变化和衰亡,应该顺应这种变化,用新技术来解决人们的居住和生活问题。这一派叫做新陈代谢派(Metabolism)。

黑川纪章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提出各种脑洞大开的构想,比如说“塔状都市”“海上都市”“新宿电车再开发计划”等等。总之,都是想方设法解决城市“住不起、住不下”的问题。

比如该派建筑大师菊竹清训提出的“塔状都市”,设想在城市中建造巨塔,塔里面有各种完善的功能,能够满足人们衣食住行购物运动上学等等各种功能,一座巨塔,就是一座城市。

建筑师丹下健三提出《东京计划1960》,准备把城市盖到海上去,听海浪把三居室轻轻地摇。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丹下健三和他的《东京计划1960》模型

还有人提出“空中都市”,大厦要占地少,在空中延展,向天空要空间。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按照“空中城市”的理想,现代城市建筑应该都长成这个蘑菇云的样子,美国飞行员飞过来一看,哦,炸过了

相比之下,黑川纪章的胶囊大厦还是比较保守的。只不过因为都是一个方块加一个圆窗户,被人吐槽像洗衣机。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确实像

中银胶囊大厦刚刚竣工的时候,东京银座附近的房价是80万日元/㎡左右,根据当时的汇率相当于人民币约3.48万/㎡,之后一路飙升。泡沫经济时代,银座的房屋均价高达约10万人民币/㎡。其中的最高纪录接近每平米100万。

嗯,这里说的是美元。

泡沫之后的胶囊塔是什么样子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日本房地产泡沫在上世纪90年代破灭,东京房价跌幅超过70%。现在银座附近的房价,大约合人民币6万/㎡左右,比泡沫时期少了差不多一半。

而开发这座胶囊大厦的公司,早在大厦建成之后第二年就破产了。

今天的中银胶囊塔,沦落为一座破败的公寓,因为年久失修,设备老化,热水系统早已瘫痪,早年建造时使用的石棉从墙体泄露,也造成了空气污染。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不过,由于占据了市中心的黄金地段,依然有人居住。它的每个房间月租6万日元,相当于4千元人民币。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住在胶囊公寓里的P先生,普通公司员工。自己买了张210厘米的床,比房间宽了7厘米,塞不进去,只好退货重新买

你也可以花470万日元,也就是31万元人民币,购买其中一间10平米的小屋,地处东京银座,永久产权。比深圳88万6平米的鸽子笼还是要划算一些。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这座公寓的业主们几次想要把它拆毁重建,但都没有成功。它依然是建筑界一座先锋作品,被来自全世界的建筑迷所朝拜。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摄影者也把这里当作一个猎奇风格的背景(这张配图是强行让大家喜闻乐见一下)

总而言之,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今天中银胶囊塔依然生死未决地立在东京中心,曾经的风光和落魄的现实,让它成为日本地产泡沫时代的见证与纪念碑。

如果你路过这座传奇的公寓,你还会看到门口贴的一张纸:

40年前日本“88万6平米”鸽子笼房,现成泡沫时代的纪念碑

一 这是公寓,不是旅店。

二 严禁发传单。

——物业

视知,一个让知识看得见的知识脑洞集合体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