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医生在爱尔眼科治疗后右眼近乎失明!医疗事故不断,市值飙至3000亿
2020年12月31日,知名医生、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以患者身份,开怼上市公司爱尔眼科,引发各方关注。
据悉,艾芬因视力明显下降,于2020年5月前往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治疗。该院副院长王勇称其右眼患上白内障,为其做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但术后三四个月其视力仍未好转,于是前往武汉市某医院检查。
据武汉市某医院病历显示,艾芬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呈白色隆起,屈光不正(右眼高度近视)。艾芬质疑武汉爱尔眼科对其治疗不当,做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前未彻底检查眼底是否变性,导致其右眼视网膜脱离。
知名医生做手术被忽悠?
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还遭到这样的忽悠,不晓得有多少普通老百姓上当。爱尔眼科的行为不止是失误,而是没有医德,我要揭露这种现象。”2020年12月31日,知名医生、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以一名患者的身份,硬怼3000亿市值的上市公司爱尔眼科。
资料显示,艾芬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疫情期间,她带领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200多名医护人员日夜坚守,不懈奋战,受到各方关注。
2020年5月,艾芬觉得自己的视力下降,经爱尔眼科一名返聘医生介绍,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接受了治疗,花费约2.9万元做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但仅过了半年,艾芬的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向眼科方面的医生咨询了解,艾芬认为,自己视力下降主要是由于眼底问题造成的,也就是眼底的视网膜的问题。如果眼底问题及时检查出来,后来的视网膜脱离也可能避免。但爱尔眼科医院并没有对自己的眼底进行充分检查。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12月31日,艾芬在武汉家中接受记者的采访。她说自己现在头昏脑胀、一直休息,不能上班,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作为一名2岁孩子的母亲,她不能抱孩子;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她对自己的工作表示了担忧,“我急诊那么多精细的操作,我怎么搞?”
艾芬:植入人工晶体,却出现视网膜脱离
艾芬表示,选择站出来公开此事的原因,在于她认为爱尔的行为有违医德。“一门心思要跟你换晶体,至于你这个人有没有别的病,都是次要的事情,就给我感觉就是这样的。”
艾芬感到视力明显下降后,决定听从熟人推荐到武汉爱尔治疗。在她看来,爱尔眼科的检查设备比自己所在的公立医院多,而且是专业眼科医院。艾芬发给武汉爱尔副院长王勇的微信中提到,自己放弃公费医疗,自费到爱尔看病“只希望对视力有一个更好的结果”。
经过一系列检查,艾芬得到的治疗建议是有白内障,需要更换晶体。2020年5月21日,艾芬向武汉爱尔眼科的对接人咨询手术名称,对方告诉她王院长给她定的方案是右眼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加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
5月26日,艾芬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实施手术。但纱布揭开之后她没有觉得明显的改善,而且手术过的右眼比左眼光线暗淡许多,视力也没有什么恢复。王勇也问她有没有眼前一亮,她回复说没有。
在后来的两次复查中,艾芬再向爱尔医院方面强调自己的右眼视线非常暗淡。但当时爱尔眼科医院方面的解释是,人工晶体比自然晶体肯定要暗一些,以及角膜有水肿要慢慢恢复。但是,艾芬却没有等来症状好转。
10月底,她到自己就职的医院再次检查。根据艾芬向记者提供的一份该医院术前诊断内容显示:艾芬,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屈光不正(右眼高度近视),干眼症。术中诊断则显示,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右眼视网膜变性,右眼人工晶体眼,右眼虹膜前粘连。
经向眼科方面的医生咨询了解,艾芬认为,自己视力下降主要是由于眼底问题造成的,也就是眼底的视网膜的问题。如果眼底问题及时检查出来,后来的视网膜脱离也可能避免。但爱尔眼科医院并没有对自己的眼底进行充分检查。
不得已之下,艾芬又再次通过微信找王勇沟通。“如果你们(即爱尔眼科)能够意识到我的眼底可能有问题,帮我找到视网膜病变的问题,我的网脱也可能避免。可是我的主诉仍然没有得到及时的重视。”艾芬认为,武汉爱尔忽视了自己的眼底病变和视网膜问题,且术后自己曾经反复强调自己并无明显改善后,他们仍然没有引起重视,耽搁了自己治疗的最佳时机。
另外,艾芬还认为自己的检查资料被篡改和调换。她觉得自己“白内障病变很轻”的原因在于其曾经在王勇的电脑上面看到一张自己眼部的术前照片。而从当时照片看来,自己的白内障症状很轻。而近期自己去找王勇,他提供了一张白内障病变非常重的照片。艾芬认为, 近期王勇提供的照片,并不是自己眼睛的照片。
近年来医疗纠纷不断
爱尔眼科发生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不止于此,沈阳爱尔眼科医院也曾发生过相似事件。
2020年4月,投诉者“孙小伙”在投诉平台表示,其奶奶花14942元在沈阳爱尔眼科医院接受了换晶体的手术治疗,但换完晶体过去三个月后,他奶奶眼睛的视力不但没有一点改善,反而加重了原先的情况。对此,爱尔眼科医院却告知,还需继续接受治疗,大概仍需要花费两万元。这样的解释引起孙小伙的不满,他认为,“这是欺诈,因为之前承诺了换个晶体就能改善视力,现在还要继续花钱。”
“孙小伙”还表示,之前看到爱尔眼科宣传老年人看病可减免费用,他们才选择去爱尔眼科治疗。一位用户也曾在社交平台上透露,“爱尔眼科比一般医院都贵,而且各种优惠活动都是骗人的”,之前,他在爱尔眼科做眼科手术,“在那里检查了,药也用了,然后让我换手术方式,不换就给我说优惠用不了”。
重庆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2007年7月20日,患者范某因双眼近视到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咨询手术矫正视力事宜,并在该院进行了各项术前检查,包括采集病史和眼专科检查、视光检查等内容。经检查,范某的左眼裸视力为0.2,右眼裸眼视力为0.4,双眼玻璃体未见混浊。
2007年8月3日,范某到爱尔眼科医院复查并签署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知情同意书》,当时范某因心存顾虑并未立即进行手术。2007年12月24日,范某再次到爱尔眼科复查,接诊医师将此次复查结果记录在2007年7月20日对应项目的检查结果旁。其中玻璃体复查显示“双眼玻璃体混浊”。2008年1月23日,范某在爱尔眼科医院接受了双眼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范某术后出现黑影飘动、干眼症等症状,与爱尔眼科医院发生纠纷。
除此之外,贵阳市的吴某于2011年11月17日-2012年3月12日到爱尔医院治疗眼睛,爱尔医院的门诊病历载明:2012年11月7日诉:双眼红20余天。后吴某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结论均为双眼失明。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司法鉴定中心意见显示,贵阳爱尔眼科医院在对被吴某的诊疗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其过错行为与被鉴定人双眼盲这一损害的后果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其参与度拟为15-20%。
根据网络资料梳理可以发现,最近几年,网上不断出现关于爱尔眼科的投诉贴,其中包括“服务态度差”、“没使用也不退款”、“耽误治疗时间”、“虚假宣传”等。
爱尔眼科:手术各环节均符合医疗规范
不存在篡改调换资料的情况
2020年12月31日,爱尔眼科发布声明表示,患者(指艾芬)右眼为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有手术适应症,其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复查等各环节均符合医疗规范。且患者提供的三甲医院术前B超和OCT检查结果均显示眼底视网膜平复。
声明中还提到,爱尔眼科不存在对患者病历和检查资料进行篡改和调换的情况,愿意随时接受社会各界和卫生行政部门核查监督。
1月2日,爱尔眼科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通告称,对于艾芬女士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的眼病诊治事件,爱尔眼科医院集团高度重视,迅即成立集团调查工作组,并于2021年1月1日连夜赶赴武汉进行调查。工作组将本着对患者和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此事进行全面调查核实。
爱尔眼科市值突破3000亿元
旗下医疗机构数量超600家
12月31日,爱尔眼科股价上涨1.41%,报收74.89元/股,攀上了上市11年多来的最高点。
而2020年,爱尔眼科股价整体上涨147%,市值突破3085亿元,位列创业板第四。
市值不断攀升的爱尔眼科,业绩也在水涨船高,其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5.46亿元,已经高于2019年全年同比增长36.67%的13.79亿元净利润。
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44.02亿元,同比增长47.55%;实现扣非净利润10.02亿元,单季首次突破10亿大关,同比大增85.49 %。
从财务数据和市值来看,爱尔眼科不仅在民营医疗上市公司中鹤立鸡群,而且也使在公立医院处于边缘的眼科,成为了耀眼的赚钱业务。
爱尔眼科提供的资料亦表明,我国眼科医疗服务需求空间巨大,眼科疾病门诊患者数量快速增加。以近视问题为例,目前中国近视患者总人数已多达6亿。同时,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4亿以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年龄相关性眼病持续增长。
而爱尔眼科还在大力扩张。
爱尔眼科12月31日披露的投资者调研记录显示,未来其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沈阳、长沙、武汉等城市打造九个标志性医院,包括一家世界顶级医院,7-8家国家/区域顶级医院,而这些都在按计划推进中。
另外,爱尔眼科希望在未来三年把绝大部分省会医院建成当地一流,并继续加强地级市和县级医院的建设。据统计,目前爱尔眼科旗下医疗机构数量已经超过600家。
按照爱尔眼科12月31日披露的投资者调研记录,衡阳爱尔眼科2020年营收预计突破2亿元,并且收入过亿的地级市医院还有若干家,同时有一批7000-8000万元营收体量的地级市医院,明后年会相继过亿,“地级市医院完全有可能做到更高收入”。
根据爱尔眼科有关人士表述,爱尔眼科的扩张将继续通过上市公司建设和产业基金并购两条线,不断向地级市和县下沉,并同步发展同城分级网络。
视光收入占比未来将超30%
爱尔眼科的卡位扩张,使眼科服务行业已经在资本市场晋级为医疗服务行业的黄金赛道。
此前,何氏眼科、普瑞眼科、华夏眼科进军创业板上市相继获得受理,而上市10年的光正集团也变更为光正眼科(002524.SZ),康恩贝(600572.SH)亦计划将眼科业务独立并分拆上市,表明眼科服务行业开始在资本市场进行正面交锋。
资本市场的眼科企业,除了A股,还有在香港上市的希玛眼科(03309.HK)、德视佳(01846.HK)等。
爱尔眼科表示,其正在探索的地县一体化模式,对于某些没有条件开展所有科室诊疗服务的县级医院,一般先开展白内障、视光以及基础眼病三个科目的诊疗,然后逐步细分。
“公司通过视光门诊部,把网点布局到城市各区域,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同城分级诊疗体系。”爱尔眼科称。
据了解,爱尔眼科目前的视光诊所接近120家,2021年预计新建90家,“希望将视光门诊模式做成一个体系,形成体系化发展后,未来做到1000家或者更多是很容易的事情”。
2020年半年报显示,爱尔眼科视光服务收入占比达到19.77%,仅次于占比为37%的屈光手术,而这两者的同期毛利率分别为46.68%和54.39%。爱尔眼科预计,其未来视光收入占比能达到30%以上。
爱尔眼科表示:“中国约有7亿近视人群,但在2019年,全国仅实施200万例屈光手术,渗透率不足0.3%,还非常低。”爱尔眼科还透露,已经在国内开始做试点,把屈光中心和老花中心分开来耕耘。
“屈光手术的价格一般1至3万元,视光服务的价格为几百到几千。”上述爱尔眼科有关人士说,“经营和战略布局上没有问题的话,相信公司会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增长态势。”
深蓝财经综合自:消费者日报、每日经济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上游新闻、雷达Finance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