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社】深圳机场强势涨停!谁才是珠三角机场王者?
来源:财通社
因受到示威者集会影响,香港机场8月12日、13日均作出了暂停航班运行服务的决定。该事件导致香港机场、甚至整个香港经济损失巨大。据统计,香港机场瘫痪一日会导致香港机场客运量损失20.6万人次,货运量损失13863吨,空运货值损失101.6亿元,机管局盈利减少2285万元。
香港机场瘫痪,变相惠及了周边竞争者。业内人士表示,香港机场如果继续瘫痪,将促使乘客转向附近的深圳,广州,珠海等机场,以及内地航司。
从盘面上看,今天在上证指数跌0.63%的情况下,深圳机场涨停,白云机场涨4.48%,其他内地航空股也大部分都是上涨。
香港机场作为全球前十大机场之一、亚洲重要交通枢纽,2018年吞吐量7469万人次,同比增长2.6%,位列全球第八位。即使香港机场停运,广深机场有能力承接从香港机场分流出来的客流吗?从中长期看,广深机场与香港机场相比,谁才更是投资者的价值标的呢?
机场之争本质是城市之争
香港机场所处的珠三角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当前正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期中。在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沿岸不足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分布着五大机场,分别为香港、白云、深圳、珠海、澳门,密度值高举世仅有。
2019 年 2 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要在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其中提出,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提升广州和深圳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增强澳门、珠海等机场功能。
不过机场之间的竞争,本质上还是城市之间的竞争,是城市对区域交通地位领导权和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配置权的争夺。
从经济总量角度看,2001-2018 年间,香港 GDP 增长了 71%,而广州增长 704%,深圳更是增长 876%,2018 年深圳GDP2.42 万亿,超过香港的 2.4 万亿,广州也以 2.3 万亿追至香港的95%。强劲的经济力量支撑白云与深圳在航空资源上与香港竞争,同时白云与深圳的机场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香港作为排名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全球金融中心,在世界和中国的地位都举足轻重毋庸置疑。香港机场作为中国的门户和亚洲的中转站,已经成为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机场及第三繁忙的客运机场:客运量由最初的2000万人次攀升至2018年的7469万人次,货运量为全球第一。
白云机场所处的广州市是珠三角区域的核心城市之一,便利的贸易口岸条件是白云机场航空客货运输持续发展的基础。白云机场不仅是南中国地区最佳出入境点,更是通往大洋洲、东南亚,非洲理想的客货流中转点。目前,白云机场航线网络覆盖了全球220个航点,拥有航线超过300条,其中国际航线157条,是我国面向澳新、东南亚、南亚的第一门户枢纽。
深圳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放以来,经济蓬勃发展。但过去10年深圳机场受制于没有强大的主基地航空公司持续投入,航空枢纽建设明显落后于兄弟城市。从2018年开始,深圳市政府和机场集团格外重视加强国际航线开辟建设,国际(含地区)旅客吞吐量达到458.4万人次,占比提升至9.3%,航空主业营收达28.79亿元,目标是未来国际航线占比提升至20%。
吞吐量:香港白云平分秋色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五大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15亿人次,飞机起降架次达141.2万架次,即平均每1分钟有2.7架飞机起落。
其中吞吐量超过千万级的机场有香港、白云、深圳、珠海,分别为 7469 万、6974 万、4935 万、1122 万人,此外澳门 826 万,惠州 188 万人。
航线比较:香港主攻欧美,广深面向东南亚
据测算,香港机场70%以上的航班执飞国际及台湾航线,仅有不足30%的航班量往返大陆。而白云机场的国际及地区旅客占比约为25%,深圳机场约为9%。深圳市场因毗邻香港、广州,且枢纽定位弱于白云机场,航司开拓国际线意愿不足,导致机场国际线占比处于低位。
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及地区航线结构来看,东南亚占比 38%位列第一、日韩占比 18%位居第二,中国台湾地区占比 12%,此外欧洲,美国加拿大、大洋洲分别占9%、8%及 6%,其他航线占比 9%。亚洲地区合计占 68%。
而其中香港机场占据了粤港澳通往欧洲及北美地区超过 80%的份额,前往日韩、大洋洲及中国台湾亦超过 70%,反而前往东南亚的旅客人数占比 57%,为最低。
白云机场和深圳机场在欧美长航线中处于弱势,东南亚航线占比较多。广州占据东南亚旅客的 27%,大洋洲的 23%。
从各机场自身国际及地区线结构看:
香港机场相对均衡:东南亚占比 31%,日韩占比 21%,中国台湾占比 14%,欧洲、美国加拿大、大洋洲分别占 10%、9%及6%;
澳门机场仅有东南亚、日韩及中国台湾,分别占 50%、20%及 30%;
广州、深圳东南亚占比偏高。广州白云机场东南亚占比51%,深圳则更是高达60%,欧美线分别为13%及11%。
广州、深圳,谁能受益于香港机场停运
天风交运姜明认为, 短期分流或有限,但长期空间广阔。
机场间彼此分流的前提是二者航线具备一定重合度,且航班密度接近。如被分流机场某条航线密度非常高,但承接机场相应航线密度不足,则很难出现有效分流,只有被分流机场特定航线密度小于或接近承接机场方可能形成有效分流。
观察香港国际及台湾航线分布,台北、曼谷、首尔、马尼拉、大阪、吉隆坡等地航线密度较大,其中与白云机场在曼谷、首尔、马尼拉、吉隆坡航线可能出现潜在分流,与深圳机场在曼谷、首尔、新加坡、大阪、吉隆坡、高雄等航线可能出现潜在分流。
经初步测算香港机场国际线潜在可能出现分流至广州的航线航班数量占比应在40%左右、潜在可能分流至深圳的航线航班数量占比应在35%左右。短期实际分流至广深地区的国际线旅客数量相对有限。
从长期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力,国际线旅客增量潜力巨大。北京、上海地区国际线旅客吞吐量均在3000万量级,而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粤港澳地区国际线旅客目前仍绝大部分经由香港机场出境。香港机场目前处于饱和状态,扩建产能落地遥遥无期,而广州白云机场T2航站楼已经启用、深圳宝安机场卫星厅及三跑道建设也将于两年左右时间竣工投产,产能正处于爬坡期,且得益于政策扶持,国际线旅客增量空间巨大。
招商的研究报告也指出,香港由于其特殊的自由贸易港身份,发展较快,其机场的国际航班起降架次高达42.1万次,远超过内地三大机场。但是近年来,受限于时刻容量瓶颈,航站楼利用率高于100%,机场容量过于饱和,其国际航班起降架次增速放缓。而白云机场和深圳机场正处于有利的承接地位,受溢出效应明显,国际旅客增幅加大。
券商强推深圳机场
中信证券今日发布报告指出,香港机场事件短期将造成其旅客流失,深圳机场有望承接1/3旅客,但增厚业绩弹性有限。长期看,事件或提升深圳机场国际枢纽战略地位,加速国际枢纽建设,2025年深圳机场国际客流或增至1900万人次。同时粤澳机场群加速国际航线布局,基地航司南航、国航有望受益,两家航司港股估值接近历史低位。
此外,华创证券8月11日发布的研报中,也给出了深圳机场“强推”的评级。华创证券认为,未来包括国航系在内的主基地航空均在发力国际线,而南航集团若加大对深圳市场的投入,则从航线网络布局与优化、客源吸引与衔接,均可帮助深圳国际线再上台阶,预计 2025 年国际线或达到 1500 万规模。
日前,深圳机场披露7月份生产经营快报显示,深圳机场前7月份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7%。具体为,7月份公司航班起降3.14万架次,同比增长4.3%;旅客吞吐量447.94万人次,同比增长7.8%;货邮吞吐量10.63万吨,同比增长8.5%。前7月旅客吞吐量3031.59万人次,同比增长6.5%;货邮吞吐量69.45万吨,同比增长1.5%。全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5000万人次,即将迈入全球最繁忙机场行列。
结语
虽然香港机场目前正处于混乱不堪的局面之中,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香港仍将在珠三角机场群的霸主地位上屹立不倒。
白云机场虽然可以在吞吐量上奋起直追香港,但在国际航线上面还有很大的劣势,根本无法与香港展开竞争。深圳机场在白云机场和香港机场的夹缝中生存更为不易,不过得益于其优越的市场区位条件——更接近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也更接近香港,未来可期。
无论如何,香港、广州、深圳都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中国一线城市,他们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支持本地机场去争夺“霸主”地位。现在的优势未必一直都是优势,劣势也未必就不可逆转。
而对投资者而言,不要盲目跟风,理性投资,才能获得最大收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