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
快速评论

小米8年,互联网手机已老

浏览: 2018-07-13 10:45:31
小米从来没有发明什么新物种,雷军也没有消灭山寨机,互联网手机模式的优势和局限已经很明显了。

来源:图灵智物 作者:狄普仁

小米上市首日就破发了,这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恐怕也在雷军的意料之中。小米值多少钱是数学问题,小米在做什么事是个产业话题。

雷军坚持小米是一个新物种,新物种可以有新估值方法,可以用乘法,而不是加法。雷军公开想要的估值是1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上市发行的结果不支持,投资者并没有接受这个定位,但仍然给了小米一个互联网公司的估值,这也是雷军提出新物种之前给小米的的估值模型。

小米发行定价相当于2018年市盈率39.6倍,而苹果及腾讯的市盈率分别为16倍和36倍。

小米目前显然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腾讯是典型的互联网公司,去年收入2377.60亿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715.1亿元,同比增长74%。小米去年互联网服务收入98.9亿元,同比增长33.9%,毛利59.6亿元,同比增长41.6%。

小米有很多的互联网收入,尤其是互联网广告收入,但是却不是一家典型的互联网公司。

手机中的广告机

跟电商、游戏一样,雷军不是最早想明白“互联网手机”模式的人。当年周鸿祎及其手下一位干将跑去找华为谈合作的时候,就已经把今天的模式讲清楚了,低价销售手机获得用户,互联网广告分发获得收益,这也是360所谓免费杀毒、免费安全的模式。

除了周鸿祎,还有丁磊,这位大神有位非常好的股东——段永平,段永平除了丁磊还有两个重要的投资,即今天的vivo和OPPO。丁磊也去找了段永平,也找到了vivo和OPPO。周鸿祎没有说服华为,丁磊也没有说服OV。

最终,小米成了“互联网手机”模式的代表公司。在上市当天对外发布的公开信中,雷军也没有掩饰山寨机这个点,表示“这八年中,在我们的参与和推动之下,中国的山寨机已被彻底消灭。”

确实,当小米在内的品牌手机便宜到几百块钱的时候,所谓的山寨机没有了空间。互联网手机大潮涌起,但是山寨机的核心利益链条都还在。

最早山寨机的做法是在手机中强行内置App以及强行弹出垃圾广告,以此向App和广告商收费。互联网手机的模式是,在手机中建立正式的App分发渠道和广告投放渠道,让用户相对有选择权,而广告商也相对更有保障。互联网手机的这一模式和当年搜索引擎消灭街头小广告的方式类似。

真正助推山寨机的利益,最早是大的SP,起初曾经这些SP也会做一些吸费之类的事情。后来,随着监管的加强,这些SP开始转向广告,这是移动互联网最早的商业模式。通过在这些手机的收费预装,这些互联网应用获得用户基础,获得变现通道。

要知道,这些SP并不是无名之辈,他们的背后,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互联网巨头。从山寨机到互联网手机,仅仅是所谓的山寨机的品牌消失,但是曾经的那些互联网公司还在,山寨机的核心利益模式也没有变。

独自扛鼎互联网手机的小米,没有独享互联网手机的利润,几个大厂的互联网广告收入,应该都跟小米类似。为什么最近几年手机渠道那么受广告主的欢迎?很简单,广告主的投放兴趣和投放预算都是趋势性的。曾经最火的实时竞价广告,已经被质疑的体无完肤,移动端投放现在是最火热的焦点,比如各种头条。

移动互联网广告,最具备优势的地方,是可以说服客户的老板,让老板觉得移动互联网是趋势,将大笔的预算转移到信息流和手机上去。

信息流、APP以及手机上的一些通栏,取代了过去几年曾经流行的实时竞价,现在变成了最火,最受客户追捧的投放渠道。手机上的位置广告,能火爆到什么程度?个别手机厂根本不给代理公司投放返点,爱投不投。有一个老牌零售客户,一直希望能够挤进几个手机厂的浏览器等位置,但是,因为几个月的账期问题,几乎被所有手机厂拒绝。

本来,中国证监会在反馈小米国内A股上市的意见中,有一部分问题是问到了小米的互联网广告的模式以及其他细节。但是,因为小米放弃国内上市,外界也无从了解这个模式详细运作。

互联网手机已老

广告效果是所有媒体平台不想讨论的一个问题,互联网手机渠道的效果怎样?

先说最热门的各种头条信息流,笔者曾经在一个所谓的重要的信息流上,单周投放几百万,但是没有效果,有阅读、有点击,就是没有转化。笔者也曾经很好奇地问这家信息流企业的朋友,如果你们的广告真的有效果,你们自己的电商平台为什么那么差?

最近两年,对所谓信息流、浏览器广告效果的质疑越来越多。这些平台的广告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成为了几大巨头专享的禁地,就像当年巨头们独享搜索引擎一样。

有意思的是,关于几大手机厂的广告效果对比,大家公认效果最佳的是华为。并非华为在这一领域有什么独特的技术,看上去似乎是因为华为丝毫不重视这部分收入,流量不放太多的水分,也就自然有更好的效果。

此外,看上去华为的用户群也比小米消费能力更强一些。小米手机的大部分销量都集中在低端的红米手机上,这部分用户的消费能力并不是很强。今年Q1小米手机出货量达到2800万台,但售价在1300元以下的中低端机销量为2100多万,占比为75%。

过去几年,小米手机真正的增长来自于印度和其他新兴市场。随着山寨机品牌在国内被彻底消灭,小米在国内市场的增长也陷入了停滞。根据Gfk数据,小米2017年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增长并不多,仅仅从2016年的10%增长到了11%,总出货量依旧在5000万部左右。

但互联网手机的模式在国外很难走的通:一方面Google的GMS认证等制度的变化给所有的安卓厂商带来挑战。另一方面类似印度这种销量增长极快的海外市场,当地用户的消费能力比国内的红米手机用户更低。据《图灵智物》了解,印度的用户每年的互联网消费还不到6美元。

小米用户人群的广告效果可想而知。

对小米的估值,英国的《经济学人》最近有一个观点,假如未来十年内,小米能够维持目前的市场份额,以及每用户每年平均互联网服务收入增长到20美元,那么小米才可以支撑目前的估值。但是,去年小米每用户平均互联网服务收入为57.9元人民币(8.84美元),要想增长到20美元并不是太容易的事情。

没有人喜欢手机中的广告机,手机用户不喜欢,广告客户自己也不喜欢。最近两年的激烈竞争,使得手机预装、app商城下载的成本逐年增加,这个模式已经到达顶峰了。

小米上市时刻是互联网手机模式丰收时刻,但也是要走向转折的时刻了。过去几年,移动互联网的独角兽们在为互联网手机模式买单,但是仔细看看,有哪些移动互联网独角兽是盈利的?因为流量成本太高,多数O2O的商业模式是根本不成立的,因为比线下获客还要贵,比如多数的金融业务。

移动互联网的流量成本高到多数移动互联网独角兽们都支撑不起了。那么,互联网手机商业模式还有多大的空间?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推荐用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