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
快速评论

全球首份“一带一路”调查报告:化解风险需沿线国家相互合作

浏览: 2018-06-21 19:37:17
6月21日,由国际金融论坛(IFF)联合丝路国际联盟(SRIA)共同主办,中国经济信息社、英国《中央银行》杂志社协办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18中国报告发布会暨一带一路5周年调查报告发布”在北京成功举办。

6月21日,由国际金融论坛(IFF)联合丝路国际联盟(SRIA)共同主办,中国经济信息社、英国《中央银行》杂志社协办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18中国报告发布会暨一带一路5周年调查报告发布”在北京成功举办。

此次发布的报告由五大章节组成,分别为:第一,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中国模式与经验;第二,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回顾与反思;第三,中国金融改革:扩大开放与创新;第四,“一带一路”:中国倡议促进世界发展;第五,世界大湾区建设:新动力、新增长、新格局。每部分均由国内外重要决策者和专家就相关主题发表的分析文章和观点组成。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为《IFF中国报告2018》撰写开篇时表示,进入到十九大提出的中国新时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为了让中国强大起来,并且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进行各种方式的创新。在创新过程当中,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产业的特性来进行不同方式的创新。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也必须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跟创新的方式,以合适的金融安排来支持。并且在创新的过程中,关注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若能如此,相信十九大所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让中国强起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2018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发起五周年之际,《IFF中国报告2018》还公布全球首份“一带一路”问卷调查报告。报告由26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的调查回收问卷组成,总结了“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来,中国与双边及多边共同就“带路”项目开展合作所呈现的成果、问题及经验。


调查报告表明,63%的国家中央银行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极其重要,乃至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过去十年最重要的全球倡议之一。

中央银行的受访者几乎一致看好“一带一路”倡议对经济增长的作用,92%的中央银行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一带一路”倡议相关项目能够支持国内经济增长,其中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带动年增长不会超过1个百分点。

有25%的受访者态度更加乐观,预计带动的年增长将介于2-5个百分点。对增长普遍乐观的预期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

同时,还有35%的受访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本国的重要性要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1%的受访者认为高于世界银行,14%的受访者认为高于地区性发展机构的项目。一家中东欧的中央银行表示,“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促进参与国之间的双赢合作,来自东方的技术和金融对欧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特别是当下新旧交替,旧有的秩序正在支离破碎,新的秩序还没诞生之前,“一带一路”倡议是非常深远的倡议。


不容忽视的是,“一带一路”建设仍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问卷调查表明,“一带一路”项目发展的最大障碍依次是法律框架、融资、政府部门和信用评级。有42%的中央银行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与欧盟产生冲突,其次有33%的中央银行因为美国产生的冲突最大。

报告认为,化解风险和挑战,需要“一带一路”国家相互合作,完善法律法规,提升政府信用,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开放性,也需要推进“一带一路”多边体制和机制建设。

发布会现场,还有多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媒体领袖进行了讨论发言。

以下为精彩观点摘录:

国际金融论坛(IFF)副主席、广东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云贤: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来在方方面面取得了伟大的成效。在金融领域,尤其是在去年中央的金融工作会上,成立的国家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次前提下把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有效分隔开,并在过程中将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有效结合起来,确定在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方也要成立金融监管局的格局。

比较当前世界三种监管模式,我们认为中国的双分监管模式是最成功的。但如何让其能够真正发挥优越的作用、功能,还需要监管协调。包括在组织功能、金融政策、中央地方、离岸在岸,以及重大金融事项推进过程当中的监管协调。只要把这些监管协调有效推动发展落到实处,我们优异的金融监管体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中国金融出版社社长、央行《中国金融》杂志社社长魏革军:

改革开放40年来,凡是当时承诺的一些东西,中国都已兑现,而且有些东西超出原来的承诺。而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传递出的信息,非常明确地阐述了新时期金融对外开放的几条原则。比如监管能力和金融安全的问题。相信在今后几个月,这些改革开放措施会陆续兑现。

开放意味着更深入的改革,改革意味着更深度的开放。从国内环境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要素的劳动生产率是有所下降的,资本产出的比例也是下降的。这两个下降导致经济运行中出现高杠杆率的问题,因此防风险、去杠杆,降杠杆成为整个金融工作乃至经济工作非常重要的攻坚战。

确实在国内面临着很多突出的发展中动能转化的矛盾。从国际来看,我们在一些承诺上做得都很好,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体制机制方面,在国际标准方面,国际上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国内深化改革方面,也应当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怎样通过深入的改革开放,留住人才、资本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所所长叶辅靖: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对外部世界了解越来越深刻,但是作为要在国际舞台上要起更大作用的国家来说,中国现在差距仍然是非常大的,路非常漫长。比如在金融领域,对于外资银行的开放空间还很大;还有“一带一路”倡议也面临一些风险,比如欧盟认为该倡议与他们战略不对接,或可能损害他们的利益的问题。

因此,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或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别国的了解,这种了解一定是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国内行之有效或在一些地方行之有效的东西,可以到其它地方进行复制和应用。

而中国在下一步开放必须突出边境内的措施,国内法律。尤其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招商选资,吸引外资机构进驻时,仅仅注重边境前的措施、种族的措施是不够的。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副总评估师、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秘书长(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原科技参赞)韩军: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不断加大力度,也放飞了科技和金融合作的梦想。

去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与科技创新有关的行动计划,其中提到要加强科技人文交流,共建两个实验室和科技园区,还有技术转移。这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倡议,从国家战略来讲,也是到了一个时间节点,发挥作用参与全球治理。

尤其是当前开始向着科技和金融兼容的方向发展。当前金融界开始将目光瞄准高科技项目,这是非常好的势头。

京东金融研究院院长孟昭莉:

近年来非常明确的感受,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得到外界认可,企业非常受益。我们每次出去都会感受到全球各个国家的人迫切想了解中国的互联网与相关科技,包括科技金融。

大家都觉得移动互联是投资最低,收效最高的方式,大家希望中国领军公司能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把传播经验。

民营企业非常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走出去”,但在实际中还需要国家能够提供更多方面的支持,比如宏观政策调研,包括税务制度,税务优惠政策,以及“走出去”和地方政府沟通的成本。

IFF绿色发展中心主任,原WWF中国可持续金融项目总监孙轶颋:

“一带一路”倡议原来叫改革开放,现在叫“走出去”,这是一种“新”的体现,这种“新”体现在,原来看重经济、贸易、金融、政治影响力,现在更看重民心相通和文化相通等多方面。

这种新的特点是国内高质量发展在海外的体现,也是高质量的对外开放,高质量走出去的概念。

未来发展也会有一些新的体现,比如企业单打独斗不行。企业与政府要合作,企业与金融机构要合作,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要合作,中国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机构要合作。要组团走出去,这是合作发展的模式。

此外,绿色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国家行政学院进修部巡视员、IFF学术委员陈炳才:

改革开放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抉择,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不要认为我们今天改革成功不需要前进,而是依然需要有国家危机意识。

改革开放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还讲温故知新。中国40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但在大部分技术上与国外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改革开放依然要不断推进。

如果说前面改革开放,某种意义上是把外资请进来,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则是中国全球化战略目的,对现有全球化是颠覆性的思路创新。

过去全球化思路都在进行长期的谈判,关于制度谈判、市场准入规则的谈判,关于软件建设规则的谈判,这个谈判制度运行了很长时间,即使达成也被废弃掉。而如今,创新思路在于解决基础设施问题,这是工业革命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如今应该把“一带一路”建设设想深化、细化、具体化,在全球趟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径。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推荐用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