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快速评论

潘采夫:媒体人不需要过分迁就公司

作者:中外管理杂志 来源:转载 浏览: 2017-03-29 12:53:27
方枪枪曾经一度确信幼儿园的老师是吃人的妖怪,主动请缨去寻找妖怪的尾巴,把幼儿园的小朋友搞得人心惶惶。

作者:谢丹丹

和方枪枪一样,潘采夫有着大大的眼睛和长长的睫毛。(别问我方枪枪是谁,微博大V“作业本”的头像,电影《看上去很美》的男主角)。

单纯、率真,爱挑事儿,脑洞奇大。方枪枪曾经一度确信幼儿园的老师是吃人的妖怪,主动请缨去寻找妖怪的尾巴,把幼儿园的小朋友搞得人心惶惶。

“吃了吗?要不要来点”,第一次和潘采夫见面,是在小猪后来新装修的办公室。他远远地抬起头对我笑,正试图把调料抖进一桶“小鸡炖蘑菇”。周围的同事,随即发出一阵像从手指缝里漏出来的哄笑。

接下来,我要和他聊聊,他从媒体人转型企业的故事。

转型

2015年7月的一天,老潘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长文——《打今儿起,哥将成为一头小猪》,宣告了他正式从媒体转型企业。

事实上,老潘并不算是纯粹的媒体人,他在作家圈里也算小有名气。早年,他学的是广告,到北京后第一份工作是在软件公司。后来,又去了报纸,从业务员开始,然后“混入”记者行当,业余时间,为报刊撰写专栏。

和很多选择转型的媒体人一样,老潘也曾经在这个“风声日紧”的年代,对生存环境失望过。他经历过稿子被毙、专栏被撤,最后终于选择撤退。

机会

到小猪,追溯起来有些渊源。

老潘曾在英国做了两年的Airbnb房东,碰到了很多有趣的人。后来,他采访了中国版的Airbnb——小猪,结识了陈驰和王连涛。一天,陈驰在微信上问老潘,“能不能帮忙找一个传播高手?”原本是陈驰向老潘求推荐。

老潘随口一句“我呀!”,后来这事儿就真成了。

要说这算是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但事实上也并没有那么凝重。

稍显随意,但并不草率。老潘是这么判断的:一、分享经济代表未来方向;二、小猪是一家带有鲜明价值观的企业,与自身气质相符;三、对两位创始人的认可。

但纠结肯定也是有的。

老潘之前算是一个自由撰稿人,身兼数职,不仅给专栏供稿,还会定期录制视频节目,内容涉猎新闻,英语等,他的节目受众遍及男女老少。

“我个人的时间、文学的爱好、跟按部就班的程序化、需要快速决策的工作之间的冲突。”他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在老潘加入小猪后,几乎有半年时间,他陷入一种“写不出来,没心情”的状态。

可是,人一定要向着未来。

蜜月

刚去小猪的第一天,那篇《打今儿起,我成为了一头小猪》,没过多久,就在微博上获得了400万的曝光量。老潘有点小小的得意,很多人看了那篇文章之后,动了离开媒体的心思。

制造影响力,似乎对于有点名气的老潘来说,并不算什么难事。而且,也符合当初老潘对自己在小猪的定位——古代“客卿”,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小猪讲故事,但又不涉及太多具体工作。

那时,刚加入小猪,正逢C轮融资,老潘忙于四处接受媒体采访。后来,那一阵过去之后,陈驰对老潘说:你要有个计划。

“分享经济,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房东与房客之间,通过住宿关系,来讲述一个个美好的故事……”老潘面对眼前的王连涛和陈驰,滔滔不绝的讲起他的规划。“我们可以找一些明星种子当用户,王小山、陈朝华、古清生……甚至可以住在书店。” 讲故事一向是老潘的擅长。

间隙,老潘从这两人眼里,读到了光芒。

后来,老潘列出了一个清单,涵盖了半年要做的事情。

在这半年里,最成功的是“城市之光”书店住宿计划,老潘跑遍全国,找到那些愿意在书店里放一张床的店主,然后面向社会发起征集。不仅很多人争相报名,这个活动更是吸引了超过100家媒体的关注。甚至在社会上掀起了一系列讨论热潮,例如,濒临灭亡的书店,应该如何被拯救?如何开展全民阅读……

这半年来,老潘所有的活动计划,都不是日常公关的打法,而是通过社会化方式来运作。老潘说,“媒体人在做一些东西的时候主要凭直觉,而不能完全依照纯商业来操作。”

半年之后,小猪的调性开始慢慢起来。

直到2016年1月,“城市之光”计划结束,老潘的半年清单就画上了句号。“我开始觉得无所事事了,我的仗已经打完了。”

压力

老潘说,“我说是不是该走了都?”

后来,他才意识到,真正的转型才刚刚开始。

因为,他接下来需要面对一系列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日常公关?什么是市场?市场到底该怎么做?广告投放、品牌合作、市场活动策划……加入的第二个月,陈驰把市场部也交给了他。虽然小猪的品牌调性已经起来,但整体经营度还不够。

老潘的压力上来了:“我觉得这个坎儿挺大。做PR是我媒体生涯的延续,做市场才是真正的转型,你要去调研竞品,我做公关的时候通常不太看对方。”

实际上到现在,老潘也一直在学习。他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在2016年后半年表现就没有前半年那么好。

“媒体人到公司,通常会度过三个月的蜜月期,这时候新东家会以礼相待,之后就会把你当成普通员工。媒体人在3到6个月之间辞职的最多。虽然媒体人有自身的优势,但如果不能够迅速融入,企业不会供着一个散漫的媒体人。”老潘深知这一点。

事实上,自己的加入,也给公司带来了学费。老潘试着尽量少交学费。但是好在,创业公司会不拘一格,陈驰对老潘说,“你不是要少交,是该交的一定要交,但是要早交。”

面临自己的专业素养、专业储备、经验和公司要求之间的冲突,老潘时常压力很大,甚至有时候写邮件给两人“泄愤”。“我干不了这活,我就想做个公关,搞搞媒体关系,出席一下论坛。”

然后,老潘就会被陈驰和王连涛拉去,“来,我们给你减压”。通常情况下是,老潘不知不觉被忽悠进一个更大的“坑”。聊完之后,手头的工作却比以前更多了。

管理

“我不能够全部扑在桌子上,处理每件事情。作为一个VP,我需要中间有市场总监、公关总监、新媒体负责人来具体执行。”这是老潘后来才意识到的。

前半年,老潘做的那些项目,那些名人、作家几乎都是他的朋友。可以说,他把自己的朋友圈资源都刷了一个遍。

而这时候,他该有意识地往后退了。最大的问题来自管理:“怎么激励人,如何让人干活。”

老潘手底下的人,在公司内部属于特立独行的一拨,因为有好几个前媒体人。在小猪,他们除了上班踩着点来之外,办公桌跟其他部门相比也显得别具一格,打闹、欢笑声常常萦绕于此。

陈驰经常暗地里观察,有一次终于忍不住了,“老潘,我向你提出抗议。你对他们的约束是不是有点太松了?这样的工作效率是不行的!”

老潘一方面嘴硬:“这是媒体人的特色,媒体人是有创意的,你把他给整得全都趴在桌子上不动,活力也没了。”

但另一方面,他也不是一点不着急。无论如何,这是实际面临的问题。“我也希望他们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工作,这样我就能继续散漫啦,哈哈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潘一方面以身作则,尽量早到。同时,为了维持员工的创造性和活力。每周,老潘会自己掏钱,请部门同事吃一次饭。偶尔也看话剧和电影,周末去体验民宿。

反思

有人说,媒体人到企业,必须把自己清零,完全放下身段。老潘说,“媒体人不需要过分迁就公司。可以不玩儿,没必要受那么大委屈。”

在老潘看来,现在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带有鲜明的价值观。谷歌说,不作恶。Facebook说,哪里不自由,哪里就有我们。Airbnb说,四海为家。

而媒体人呢,他们到哪里,就会把价值观带到哪里。二者并不是矛盾的,最终,媒体人和公司的价值观一定会产生一股合力。媒体人只要在一个有强烈认同感的公司工作,也算是媒体人的职业延续。

媒体人转型到公司来,就是要通过媒体人的视角,来改变公司整体的公关方式。第一、把企业的价值观写进去;第二、要尊重媒体规律,不能硬塞、硬灌。

老潘经常跟媒体沟通,有时候就像开选题会一样,他把小猪的故事讲一遍,媒体就会找到自己想要去报道的东西。

“这是一个比较自然、尊重规律的、平等的公关方式,并不是说完全灭掉负面,有时候也要教育老板来接受这种方式,要扭转在传播上被动的地位。”

现在,老潘还是很焦虑。他说,去操盘一个创业公司,那是一种很普遍的、无时无刻的焦虑。但是成就感却比一篇稿子大多了。

“有了这段创业公司经验,哪怕以后回去继续写小说……虽然我做事情比较喜欢半途而废。”

“哈哈哈!”

其实,老潘看起来一点不老,可是大家都叫他“老潘”或者“潘老师”。有时候,我总觉得他就是幼儿园里那个淘气的方枪枪。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热门资讯
财经风向标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