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快速评论

从雷洋案到李易峰车祸,《新京报》的第一手信息都是怎么来的

作者:媒记君 来源:转载 浏览: 2016-06-02 14:29:42
第一时间对话《新京报》深度调查部副主编刘刚,讲述李易峰车祸新闻背后的故事。

6月1日上午,在北京市检察院官方微博发布“将依法决定对昌平区公安分局东小口派出所民警邢某某等五人进行立案侦查”6分钟后,《新京报》网站即推出快讯——“北京检方:对雷洋案涉事五民警立案侦查”,作为旗下新媒体矩阵中重要账号的“重案组37号”也迅速推送相关消息。

也就是这个“重案组37号”在此前对雷洋案的跟进报道中,为互联网受众提供了来自专业媒体机构的诸多新闻细节,成为不断推动事件真相逐步还原的一股重要力量。作为老牌纸媒,正是通过报纸、报网和微博、微信公号等新媒体矩阵间的相互配合、互为补充,通过不断在实践中优化的流程改造,源源不断为地大家输出快速优质的新闻内容。

李易峰案就是个典型案例。

过去这个周末,李易峰那辆被撞碎车头的白色兰博基尼现场照片,成了名副其实的霸屏图,在高峰时期几乎占据了微博、朋友圈、新闻客户端及门户网等所有信息传播平台。而这一张张照片,以及那段互联网上传播甚广的车祸现场拍摄视频,均出自《新京报》之手。

无论是这次李易峰车祸事件,还是此前天津爆炸案、哈尔滨天价鱼、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以及魏则西、雷洋等报道,这家成立于13年前的首都大型都市化综合纸媒,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碎片化时代,秉持传统报人的职业操守,通过机构媒体的专业优势,在自媒体和传统媒体交织互融的今天,为公众呈现一个个优质突发事件报道。

媒记君第一时间对话《新京报》深度调查部副主编刘刚,讲述李易峰车祸新闻背后的故事。

相关微博话题阅读数达3.4亿

“这其实是一个普通的爆料”,5月27日凌晨,当分管热点突发的《新京报》深度调查部副主编刘刚接到这个爆料的时候,也不曾想到,在团队共同努力下,数小时后他拖着一夜未睡的疲惫身躯赶去开会的路上,几乎所有新闻客户端、早读、微博、网站都在push新京报推出的李易峰的车祸内容。

“李易峰撞车是因为名人事件影响轰动,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做同样的工作。”话虽如此,刘刚也不曾想过,三天后,新京报微博话题#车主李易峰超跑车祸#阅读数已达3.4亿。虽然,新京报微博拥有2000万微博粉丝,在目前市场化媒体里拥有靠前的粉丝量,但3.4亿还是创造了《新京报》官微话题阅读数的新高。

“我们也搞不懂,我们的常态化操作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反响?”交流中,这位性格直爽的副主编也透露出疑惑。他一直强调,如果对《新京报》的历史有所了解,就会觉得这个报道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这是一次跨部门、多工种、全媒体的配合,这次突发事件项目组至少14个人,涉及报社从文字记者到摄影记者,视频编辑,微博、微信、报网编辑和公号“北京知道”编辑,人力成本是很高的。”——同时,他也提出自己的估计,是否在目前在这样的环境里真正在坚持、并不计成本做内容的人和平台真的不多了?

刘刚给出了这样两段话:

1.内容有没有人在做?也有人在做。

2.有没有像《新京报》这样不计成本、秉持新闻专业来操作的?我估计是比较少的,所以一个常规的操作反而让大家觉得很惊讶。

刘刚还说,这实际上是一次全媒体融合报道的范式,不计成本投入其实也是门槛,这是机构媒体的优势,PGC对UGC的绝对优势。自媒体不可相提并论,还有一点是我们这种独家报道生产能力是可持续的。

实现流程改造,提前24小时发布新闻

媒记君:是什么时候得到消息的?

刘刚:010-67106710(新京报新闻热线)将车祸爆料信息反馈到我这里是凌晨3点20左右,我布置安排,3点44分我们就组建了第一个跨部门的报道群。把文字、视频、摄影记者、微博编辑、报网编辑、微信公号编辑等一共14个人拉进“李易峰超跑车祸”突发报道群。

这其实是我们一个常态化的报道操作机制,一个新闻事件出来,很快就会有一个跨部门的工作群建立起来,大家在群里进行信息沟通、配合。

媒记君:事故发生当天7点50分左右发出消息,已经确定完全可靠了吗?

刘刚:给我们爆料的人很多。头天晚上处理另一个爆料,说一个官员在北京南三环某酒店嫖娼,我派了两路记者凌晨去蹲守1个小时,结果认定不属实。所以,当时接到爆料的第一反应就是安排记者仔细核实,有没有车祸、车主是否李易峰?

我在后方建报道群,各路记者起床奔赴前方采、拍,记者到现场后拍回图片显示一辆白色兰博基尼撞了,OK,证实车祸。临时车牌登记车主为“李易峰”,且临时车牌过期了,从这开始有问题去追问了。

另外一路记者去了临时车牌登记的李易峰住址核实、给经纪人打电话。

我当时的要求是,记者一定要在7点前交稿,所有内容(包括文字照片和视频),要赶上新京报微信公众号早上8点的推送。

这是《新京报》的流程再造,以前包括《新京报》在内的传统纸媒生产流程是24小时,这就意味凌晨的突发新闻得24小时以后才能见报,白天采写晚上交,再核稿、校稿,得等到第二天报纸出摊才能看到新闻。

现在已经没有时间的限制,一方面,很多年前我们就有了新京报网和即时快讯,实现24小时重大新闻的第一时间生产和推送,这在天津爆炸事件等案例上已经得到成熟运用。

另一方面,《新京报》微博、微信公号已形成矩阵,拥有巨量粉丝,那些赶不上报纸版面的重大新闻,都可以抢在第二天早上8点的公众号和微博发送,抢占并进入天亮后的舆论。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这么做。比如,此前的“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话题和线索在晚上发酵,记者连夜跟进、凌晨探访,早上8点微信公号就推送出对话和探访报道。被广泛转发。

同时,微信公号推送的方式也是小号加大号,小号先推送,然后小号的内容直接被《新京报》的官微再次推送。

比如,这次李易峰事件,就是“北京知道”的微信公号编辑第一时间介入,全程跟进,整合发稿,第一时间发出消息,同题内容再被《新京报》官方微信公号头条推送。

媒记君:您怎么看待这样一种运作方式?

刘刚:组织架构的优化、流程的再造、高效的反应机制、跨部门联动、高效沟通协作,这是一次全媒体融合式报道的典型。相信这也会成为今后的范式。因为这已不单单是一条文字消息,而是《新京报》这样的机构媒体调动各方资源全景式呈现。

内容方面,文字、图片、视频要素齐全,渠道方面,微博、报网客户端、公号各自运营的平台推送。李易峰事件,基本上你们能够看到和推广的第一手信息都是《新京报》的原创内容。

为什么微博编辑7点多就知道了呢,实际上建群的时候我就把微博编辑拉进来了。一个群多部门、多元、多条线同时联动,实现数据分享,共同生产,这也体现出一个机构媒体的绝对优势,全媒体融合式报道的绝对优势。

专业机构媒体的压倒性优势

媒记君:报网、公众号、微博都是第一时间发送,当初有没有想过微博会突破3亿浏览,成为一个爆点?

刘刚:我并不这么看,只是因为微博能够有一个量化的数据,看到有3.4亿这个具体数字比较大。但其实,那天早上起床去上班,各大门户网站都在推送《新京报》关于李易峰车祸的内容,还有网站、客户端、微信等,如果把这些流量加起来何止3.4亿!

我不把单纯的10万+和单纯的3.4亿当做衡量的标准,我认为《新京报》就是内容生产者,是一个专业的内容生产平台,为门户(付版权的门户)、读者生产基础的、独家的、优质的、第一手的内容,就是这样。

媒记君:在突发事件中机构类媒体和当下比较活跃的自媒体有什么区别?

刘刚:最大的区别在于,通过内部跨部门、多工种、全媒体的配合,机构媒体生产专业内容的成本是一个门槛也是绝对优势,这是自媒体不可能学也学不到的。自媒体偶尔可以搞一条突发报道,但不可持续。而《新京报》这样的机构类媒体PGC生产的内容,对UGC具有绝对压倒性优势,从年初的哈尔滨天价鱼、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到魏则西乃至雷洋等等,都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虽然近些年来,自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但从天津爆炸事件来看,全媒体的报道还是给大家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机构媒体可以为专业内容生产者提供平台、解决成本,他们的职业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练成,业务操守有一个传承。同时,新闻的专业程度需要不断锻炼,很多优质内容也并非单兵种就能搞定的。李易峰撞车是因为名人事件的轰动,但实际上我们每天都在做同样的工作。

听到爆料,首先想问李易峰是谁?

媒记君:您觉得自己在这次报道中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

刘刚:《新京报》是一个专业机构,我扮演的角色是分管热点突发,《新京报》的操作模式最近两三年都是这样操作,我只不过把在大型突发事件,如天津爆炸事件等积累学习到的经验,在一次小的突发事件中正常运用。天津爆炸是总编辑牵头,小的突发我们就能够灵活运用,这不是我的经验,这是《新京报》的流程,我只是其中的一颗小螺丝钉而已。

这里说一个我个人的局限,凌晨3点接到电话的时候,说有个爆料,李易峰驾驶兰博基尼豪车给幢了,问我跟不跟,我先愣了一下,首先想问李易峰是谁?因为我确实平时对娱乐不是很留意。刚好当时和我爱人交流,她说李易峰是大明星,提醒我老炮儿中饰演冯小刚儿子,我才知道这么个情况。

豪车车祸+名人,通过一个媒体人的专业判断,我立即决定跟进报道。北京豪车车祸引发舆论热潮的案例不少,比如去年我们团队参与的鸟巢附近大屯路隧道的豪车飙车事故,因为事件涉及豪车,车主身份、车辆购买金额的来源,是否涉及官二代、富二代,晚上出行有无酒驾、超车等违反交规的行为等,都会成为事件的焦点。

加上这次又是李易峰,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本身平常的生活中就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和法规,做到良好的示范。同时,大家也会很关心李易峰本人有没有受伤?路人有没有受伤?这些都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当时,我们也没想要报道什么问题,只是纯粹因为说一个公众人物出现了意外。

媒记君:最后,感谢《新京报》为我们呈现的专业报道。

刘刚:报社领导常说,外界对《新京报》的赞誉评价远远高出《新京报》实际水平。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地方。这次正好是因为我们抢了个独家,其实,在我们做这些的时候同城媒体也在抢独家。作为专业媒体,对新闻本能的冲动,才是推动新闻业的源动力。

(来源:媒记君 媒记)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热门资讯
财经风向标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