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
快速评论

从“万元底薪”招聘深度记者说开,值得吗?

作者:鲁钇山 来源:转载 浏览: 2015-03-17 10:00:02
很多人问:值此传统媒体风雨飘摇,新兴媒体日出东方之时,如此大力加强深度新闻的采编力量,值得吗?羊城晚报的回答是肯定的。

鲁钇山 青年记者

2014岁末,羊城晚报万元底薪招聘深度记者的“英雄帖”乍出江湖,即引来热议和相熟不相熟的各路英雄的询问,其后各种形式的个人简历飞来。报名期间,共有近200名来自中央和地方媒体的资深记者报名,其中首席、主任居多,让羊城晚报负责招聘工作的同事始料未及。很多人问:值此传统媒体风雨飘摇,新兴媒体日出东方之时,如此大力加强深度新闻的采编力量,值得吗?羊城晚报的回答是肯定的。

在各地报纸新闻同质化愈发严重的当下,深度新闻作为传统新闻采编中技术难度最高、原创性最强的一部分,得到各家报社的重视。但在新媒体咄咄逼人的气势下,到底该怎样定位报纸的深度新闻?该花多大力气生产深度新闻?很多人没想清楚。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缘于他们仍然把深度新闻看做传统媒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面对传统媒体逐渐式微的事实,将深度新闻视为可能的“救命稻草”,但不笃定。于是深度新闻成了“鸡肋”。其实新媒体又何尝不需要深度新闻?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较早着手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次第建立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在大力发展新媒体平台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发现原创尤其是深度新闻对新媒体的成长同样至关重要。

仅以微信为例,现在全国微信公众号已达800多万,平均大约每160人就有一个。公众号的粉丝被极大摊薄,粉丝活跃度也在下降。传统媒体的公众号也和野蛮生长的自媒体一样面临着如何通过优质的资讯和服务留住和活跃粉丝的任务。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每天打开微信公众号,自南至北,从东到西,很多传统媒体的公众号内容同质化极其严重,有些媒体干脆直接拷贝其他媒体的内容而不做任何创新。这种情况也在向新闻客户端、微博等传统媒体的其他新媒体介质上扩散。在这样的背景下,原创作为一个历史性命题再次被提出。而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深度新闻无疑是最适合新媒体传播平台、最能体现传统媒体的原创水平、最能拓展采写单位品牌的原创作品。

 

既然报纸和新媒体都亟需深度新闻的有力支撑,将深度新闻稿件按不同平台量身制作无疑是一个好办法。而这种“中央厨房”式的新闻生产模式,正是羊城晚报近年来全力建设“大编辑平台”的初衷所在。根据“大编辑平台”的部署,在“万元底薪”招聘深度记者之外,羊城晚报还有很多配套措施可以更好地协助深度新闻的生产:

1.报纸和新媒体“双版面”支持

深度记者的稿件生产完成后,交回报社,有专门的深度新闻版面供其发表。而在新媒体平台上,同样有深度新闻的立足之地。羊城晚报的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都将对本报的深度新闻优先发表,在操作过程中会以新媒体的形式和语言对其进行编辑,从而满足新媒体读者群的阅读需要。

2.报纸和新媒体“双绩效”考评

记者发表在报纸上的深度新闻稿件,会以报纸的绩效考评系统对其进行评分,并最终形成绩效工资发放给记者。记者发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作品如何计算呢?羊城晚报为此建立了新媒体发稿绩效考评体系,即如果记者所写稿件是在新媒体首发,或者虽然已在报纸发表但两者相去较远,在新媒体上有很多新的原创内容,则另外再计算其绩效,这种计算将以阅读数、点赞数、评论数等数据为基础,社会影响力越大则绩效越高。

3.多系统多平台的采编支持

羊城晚报正在努力打造多元化融合传播及运营平台,这一平台包括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移动智能采编发稿支持系统的应用、数据协同系统的应用等诸多层面。这些系统平台的建设,将通过专业搜索分析技术和智能化的辅助、建立跨数据库跨地理阻隔的现代化采编运作机制、构建以信息资讯为核心的数据管控新模式等,在选题策划和深入采访、资料收集和素材重组、迅速发稿和在线协同等诸多方面给记者即时的帮助,从而提高新闻生产的效率和水平。

雄关漫道,传统媒体的转型融合之路尚在探索之中,羊城晚报的深度新闻生产也是探索之一。“内容为王”对媒体而言永远是金科玉律,不管是传统媒体、新媒体还是新新媒体,绝无二致。只要新闻理想不死,则媒体融合的前路必将阳光普照。“万元底薪”招聘深度记者,对羊城晚报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作者原为羊城晚报深度新闻部第一采访室主任,现任羊城晚报新媒体部副主任)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热门资讯
财经风向标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