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上海福喜:还给哪些企业供货?
昨日(20日)晚间,麦当劳供货商上海福喜被曝用过期肉引发关注。上海福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和麦当劳又有何种联系?除了麦当劳外,它还给哪些企业供货?
新民网记者晚间调查后发现,上海福喜隶属于美国福喜(OSI)集团公司,为美国独资企业,自1996年起即在上海注册登记,就在今天其仍在招聘质量工程师等多个职位;而根据其此前公布的相关信息,上海福喜年生产能力为25,000吨左右,除了麦当劳外,2008年起,福喜方面亦开始向百胜中国肯德基和必胜客门店提供食品,今年则被评为“嘉定区食品生产安全先进单位”。
入沪18年肯德基、必胜客亦是客户群
新民网记者看到,根据福喜集团官方网站的介绍,此次被曝光的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隶属于美国福喜集团。据其官网信息显示,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占地13,000平方米,拥有5条生产流水线及肉类、蔬菜水果、面粉类加工车间,“产品涵盖猪肉、牛肉、鸡肉、蔬菜水果、面食类等制品”,且“拥有出口香港、日本的资质”;而仅上海福喜公司的年生产能力就达25,000吨左右。
而根据上海工商部门及上海福喜有限公司所在的嘉定马陆区政务网站相关公开信息,上海福喜公司为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的一家美国独资企业,“主要从事为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提供肉类、海鲜、米面制作及蔬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业务。”此外,相关信息显示,上海福喜的主要客户,包括“全球快餐和外卖连锁供应商,品牌食品营销商,及食品零售商。”
记者同时注意到,在福喜集团的官方网站上,上海福喜公司的定位为“世界级肉类加工厂”;而除了作为麦当劳的重要供货商外,2008年起,福喜中国方面宣布,开始向百胜中国肯德基和必胜客门店提供食品。
福喜生产的加工食品涉及哪些品牌?
据每日经济新闻:福喜生产的加工食品供应的品牌大致如下:麦当劳、肯德基、 必胜客、东方既白、星巴克、棒约翰、吉野家、德克士、7-11、星期五餐厅、汉堡王、美其乐、赛百味、宜家、华莱士、达美乐等。
最新:宜家、德克士、赛百味等回应
@麦当劳 称已全面停用相关原料;@肯德基 称,除福建少数餐厅外,其他所有餐厅均未使用福喜原料;@德克士Dicos 停售早餐火腿三明治;@宜家家居IKEA 说,福喜曾提供一种肉类产品,但2013年9月后已不再提供;@赛百味中国官方微博 说未使用福喜任何肉类制品。(上海发布)
仍在招人自称“麦当劳最佳供货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昨天(20日),上海福喜方面还在知名求职网站上发布了多条招聘信息,其中包括原料专员、原料接受检验员、质量工程师等与产品质量直接相关的岗位。
而就在其招聘信息的公司简介中记者看到,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称其为“麦当劳的最佳供应商”,同时称其“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公司内部的生产过程中执行国际冷冻肉类产品标准的HACCP(危害性关键点控制计划)和GMP(良好操作规范)”、“对原料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培训,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此外,相关信息亦显示,作为上海福喜母公司的美国福喜集团,是一家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50多家食品加工厂的国际化食品集团,公司成立于1909年,集团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除了在上海设立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外,在廊坊、广州、昆明、周口等地均设立有相关食品公司;在福建、河南等地则设有多个农牧发展有限公司。
而就在今年,嘉定区政府公开信息显示,上海福喜食品公司还获得了嘉定区的表彰,被评为“嘉定新城(马路镇)食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A级)”。
【新民网】
调查过期原料被优先在中国使用
昨天,东方卫视披露,记者卧底两个多月发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的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
这家公司被曝通过过期食品回锅重做、更改保质期标印等手段加工过期劣质肉类,再将生产的麦乐鸡块、牛排、汉堡肉等售给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大部分快餐连锁店。在记者提出质疑后,其工作人员甚至侃言:“过期也吃不死人”。
记者调查发现,2014年6月18日,18吨过期半个月的冰鲜鸡皮和鸡胸肉被掺入原料当中,制成黄灿灿的“麦乐鸡”。记者还获悉,这些过期鸡肉原料被优先安排在中国使用。另外,肯德基的烟熏肉饼同样使用了过期近一个月的原料。
记者还发现,供应给百胜的冷冻腌制小牛排过期7个多月仍照样使用,小牛排已经发霉发绿。2014年6月11日和12日,该公司加工的迷你小牛排使用了10吨过期的半成品,这些材料原本都应该作为垃圾处理掉。但是,经过处理,保质期又重新打印延长了一年。
报道称,为应付检查,公司还做了对内、对外的两本账。
□应对有关部门连夜查封涉事企业
上海食药监部门昨晚连夜突击检查,由上海市食安办副主任、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顾振华带队,他现场作出肯德基、麦当劳立即下架福喜提供的所有食品的决定。
记者20日晚间在现场看到,在被曝光后,监管人员于当晚7点半第一时间赶到福喜厂区。但是面对监管人员的突如其来,厂区人员显然有点措手不及,却“应对有方”:四五名保安拦住厂区大楼的大门,就是不让监管人员进去检查,还声称“上级领导没有同意”。僵持了一个多小时至晚上9点左右,直到公安赶到现场,保安才不得已离开门口。
□回应即刻封存并停用相关食品
对于媒体报道的麦当劳个别供应商存在的问题,麦当劳方面昨晚表示,已第一时间通知全国所有餐厅,立即停用并封存由上海福喜提供的所有肉类食品。同时,公司立即成立调查小组,对上海福喜及其关联企业展开全面调查,并将尽快公布结果。
肯德基、必胜客所属的百胜餐饮集团昨天深夜回应称:即刻封存并停用由上海福喜提供的所有肉类食品原料。因停用上海福喜产品会造成三款产品出现临时断货。
>>链接
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隶属于美国osi集团,后者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及蔬菜加工集团,也是麦当劳、百胜集团等重要的全球合作伙伴之一。
上海福喜是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的一家美国独资企业,其位于上海市嘉定区马陆工业区内,主要从事为国际知名快餐连锁店提供肉类、海鲜、米面制作及蔬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业务。公开资料显示,企业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拥有形成二条生产流水线的加工车间,一条是鸡肉加工生产线,另一条是牛肉/猪肉加工生产线,具有年产超过12000吨冻肉制品的生产规模。
osi集团分别在山东乳山、河北廊坊、昆明和上海开设了工厂,其亚太总部位于上海。
本版据东方卫视上海广播电视台京华时报记者胡笑红
□镜头1过期肉变诱人麦乐鸡
2014年6月18日,根据生产计划,原料解冻间当天要使用18吨麦乐鸡原料,这其中含有大量过期的鸡皮和鸡胸肉。这批麦乐鸡的生产订单号为26677,货架上的鸡皮原料生产日期为2014年5月28日和5月30日,产品包装袋上标注的保质期限是6天,也就是说,原料已经过期了将近半个月。而此时,工人在现场却表示:“过期了,没关系的,搬上去”。
过期原料就这样被工人送至绞肉区,经过大型绞肉机粉碎乳化,过期的鸡皮和鸡胸肉被裹上了三层浆粉,经过200度高温油炸,一块块麦乐鸡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形状整齐,金黄诱人,再也看不出本来的面目。
□镜头2冰鲜过期转成冰冻品
7月1日凌晨1:30,在上海福喜车间1号解冻间,记者记录下了这样的现场:环境温度保持在4度以下,生产原料处于冰鲜状态。工人们从昨天下午3点半开始生产KFC的烟熏肉饼,使用的原料是这样的猪肉,以及这样的鸡胸肉。
这批原料同样是冰鲜转冻品,但货架上的这批产品解冻日期是6月25日,也就是说,这批产品不是在重新解冻后立即使用的。即便按照重新解冻后的时间,距离现在也已经有7天的时间,超过了冰鲜状态6天的保质期。
□镜头3次品重新混入生产线
5月16日,记者被安排到麦乐鸡生产线,担任煎炸成型后的次品挑拣员。一个小时,记者挑拣出的次品就装满了3个盒子,而这些次品竟然被工人直接推到了原料绞肉区。经过200摄氏度高温油炸后的次品将和0度左右的鸡肉原料混在一起重新利用。
经过一系列成型、裹粉、油炸工艺后,混合次品的麦乐鸡诞生了。而其二批麦乐鸡产品中的次品,又将被挑拣出来,再次混入原料,每一批次品都被周而复始反复添加,实现了生产原料最大化利用。对此,工人们告诉记者:“你添加进去也看不出来,添加都是有比例的,不能加太多,太多了口感不一样。”至于添加多少,工人们表示:“一般加5%”。
□镜头4冷冻臭肉变身“小牛排”
2014年6月11日,记者在上海福喜车间解冻区域注意到,这里堆放着上百箱冷冻小牛排,工人们正在利用机器对这些冷冻小牛排进行解冻,奇怪的是这批小牛排的外包装和其他原料都不一样,箱子上只是手写了产品名称、生产日期、重量,而没有保质期、生产企业、批号等关键性信息。就在生产的前一天,福喜生产部、质量部、仓库等部门的主管同时收到了一封邮件,“以下物料请帮忙延长保质期至本周末,明天安排生产”。现场的工人直接告诉记者,“这个是不正常的产品,是臭肉!”
记者注意到,在同一封邮件中,还附有一张表格,冷冻小牛排生产日期为2013年5月8日至12日,对应的过期时间为2013年11月3日至8日,保质期180天,如果按照邮件要求延长保质期至2014年6月15日,意味着这批产品已经超过保质期7个多月。
而这批过期冷冻小牛排进入生产后,只是简单地切割成小片,再重新包装后,内袋上打印的保质期就又延长了一年。
□追问福喜常年修改生产数据
餐饮巨头究竟是否知情
数据被随意自改,也就意味着,外界很难知道如此大型的食品公司内部的真实情况。但是,福喜内部的公开邮件却对违规记录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记录。对此,福喜公司的员工也是直言不讳:“检查的时候,那一天才是真正的生产,就像皇帝下去微服私访,先打好招呼,老百姓排队,欢迎欢迎,他要直接偷着去呢?他就可以看到真实的情况。”
记者的调查并不能证明,麦当劳、百胜集团等全球知名餐饮巨头们是否知晓食品工厂内发生的这些行为,但调查却可以证明,这些行为绕开了很多看似严格的监管体系,这种制度的失守,伤害的可能并不仅仅只是消费者的权益。【京华时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