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司
快速评论

【专业探讨】“天地侠影”与广汇能源:质疑还是造谣?

浏览: 2013-10-21 15:25:41
10月21日凌晨,“天地侠影”微博通过其朋友再次更新并首次透露其本人已经被乌鲁木齐警方刑事拘留在天山看守所,理由是涉嫌“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由此,有关“天地侠影”因质疑广汇能源而被刑拘事件有了更清晰的进展。但投资者质疑上市公司的边界在哪儿?他到底是质疑还是造谣?且听业内人士怎么看。

核心提示:10月21日凌晨,“天地侠影”微博通过其朋友再次更新并首次透露其本人已经被乌鲁木齐警方刑事拘留在天山看守所,理由是涉嫌“编造并传播证券、期货交易虚假信息罪”。由此,有关“天地侠影”因质疑广汇能源而被刑拘事件有了更清晰的进展。但投资者质疑上市公司的边界在哪儿?他到底是质疑还是造谣?且听业内人士怎么看。

10月12日,网友“天地侠影”在上海被警察带走,至今没有官方消息披露他被带走的原因,但坊间普遍认为,与他此前发布的一系列质疑上市公司广汇能源(600256.SH)的文章有关。广汇能源否认了天地侠影的全部指控,并且在8月28日的澄清公告中明确表示“公司已采取相应法律措施”。如果天地侠影被带走确实与广汇能源有关,那么这将是当局开展打击网络谣言运动以来,第一起财经界的案例。

最近因网络谣言被逮捕的知名人士包括秦火火、立二拆四、薛蛮子(如果你认为抓薛蛮子真是因为嫖娼,那我无话可说,请自行绕道)、王功权、刘虎等,我和这几位“大V”素不相识,一定要说他们是冤枉的,也不敢保证。但作为天地侠影,虽然现实中从来没见过面,但雪球网和微博上都互为粉丝,对他的质疑行为有所了解,我觉得有必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认识侠影是在2012年7月,当时他在雪球上发了一个帖子,质疑对象是中国建材(03323.HK)的巨额商誉。2006年的时候,商誉占中国建材净资产的比例只有4%;但到2012年一季度,比例上升到40%,金额高达152亿元,原因是在五年间,中国建材开展了大规模的并购活动。侠影认为,巨额商誉不但隐藏了减值风险,削弱了公司的偿债能力,而且高溢价收购的背后还可能存在利益输送。对稳健的投资者来说,资产质量差、偿债能力弱的中国建材,不是理想的标的。

我看到这个帖子后,考虑到现在因缺乏会计知识而不靠谱的质疑者不少,就去阅读了中国建材的年报原文,发现情况属实;然后我就根据年报披露的并购交易信息,定量分析了主要交易的PB,发现收购价确实偏高。于是,我也在雪球上发了一个帖子,大致意思是当时海螺水泥的PB才1.7,中国建材去收购一些三四流的水泥厂,也能给2~5的PB,实在是太贵了。后来有财经记者写中国建材的报道,联系到侠影,侠影又把我的帖子推荐给记者,还特意通知了我,然后我们就加了关注。

写到这里,我特意去看了一下它的2013年中报,商誉已经增加到392亿,占净资产的比例达到83%。如果扣除商誉,中国建材的实际资产负债率高达96.5%。

后来,侠影质疑的对象还包括天士力、贵州茅台、ST园成等,但火力主要对准了广汇能源,新疆的标志性民营企业。在新疆各级政府那里,广汇是能源巨头,纳税大户,宣传市场经济成就的主要政绩;但在侠影那里,广汇却是利益输送常客,财务造假惯犯。侠影对广汇的指控主要有四点:

第一,露天煤矿开采的剥离费用资本化,涉嫌粉饰报表。剥离费用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会计问题,只有露天采矿业会涉及到,因此对于财经媒体和一般投资者来说非常陌生;加之中国会计准则对此没有明确规定,给广汇能源充分的自主操作空间。就我所知,侠影是第一个关注到这个问题的。针对侠影的质疑,广汇2012年11月发布了一个澄清公告,说明伊吾煤矿的各种特殊情况;之后又公告从2012年年报起,将剥离费用由长期待摊费用重分类至在建工程,本质上仍然是资本化。对于这样一个会计准则没有规定的问题,侠影通过同行业对比,指出广汇的处理与同行不一致,进而推断不一致的原因是粉饰财务数据,属于对公开信息的合理分析,不属于无中生有,不属于造谣。

第二,哈密煤化工一期项目完工投产后仍在在建工程中挂账,涉嫌虚增利润。侠影认为,这个项目在2011年9月就完工并试生产,但一直没有转为固定资产,原因是广汇担心计提折旧影响利润。针对质疑,广汇在2012年11月的澄清公告中做了解释,称项目只有在整套装置持续稳定生产达到一定时间,合格产品产量达到一定的设计能力以上,通过整体验收后,才能转入固定资产。广汇的解释在理论上也能说通,但从试生产到验收是否需要1年3个月时间,作为行业外人士无法评价。但不管怎样,侠影站在投资者的角度,通过公开信息发现这个问题(试生产后长期不转固),进而推断不转固的原因,属于正常质疑,不属于无中生有,不属于造谣。

第三,大股东现金流紧张。截至2013年6月30日,大股东广汇集团将12.8亿股广汇能源股票质押,占广汇能源总股本的24.38%。侠影认为,大股东质押上市公司股权,是因为大股东对外投资过大,现金流紧张。而大股东为了避免追加质押物甚至强制平仓,需要稳定上市公司股价,因此上市公司就有虚增利润、粉饰报表的动机。在2013年7月广汇能源股价随大市出现较大下跌后,立即抛出回购股份的方案,也被侠影解读为大股东避免强制平仓所为。对于此,广汇能源在2013年2月和7月两次澄清,称广汇集团现金流并不紧张,且质押的股票不存在止损风险。广汇集团质押的股票市值大约是166亿,按四折质押率计算,可以融资66亿元。广汇集团现金流是不是紧张,我不知道,但66亿,在整个市场中确实不是个小数字。侠影通过公开信息推测广汇集团缺钱,我认为属于合理推测。

第四,向关联方拆借资金,资金可能被用于购买广汇能源股票。广汇能源2013年中报披露后,侠影发现其向新疆建铭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提供了1.5亿元委托借款,而新疆建铭的法人代表张建国又持有5321万股广汇能源股票,因此他认为广汇能源以新疆建铭和张建国为掩护,自己炒作自己的股票,而这构成严重违规。另外,他还怀疑广汇能源向其他三家公司提供的委托借款也与张建国有关。广汇能源在2013年8月发布了澄清公告,承认新疆盛景汇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也为张建国所有,并向其提供委托借款1.5亿元,但称借款是用于新疆建铭及盛景汇通对外放贷,而张建国炒股用的是自有资金,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广汇能源与张建国的真实关系,我不知道,但张建国一方面向广汇能源以超过20%的年利率借款3亿去开展自己的业务,另一方面又斥资买入广汇能源数千万股股票,总感觉不符合商业常识。广汇能源又不是能天天涨停的热门概念股,你真急用钱,理性的选择显然是抛股票,实在不够才去借高利贷。我认为侠影的观点是结合公开信息与商业常识的合理推断,即使广汇能源给张建国借款、及张建国买广汇能源股票之间真的没有关系,也只能是判断失误,不属于恶意造谣,何况还不一定真的没关系。

我们看到,对于侠影的每次质疑,广汇能源都及时做出了回应,就这一点说,它还算是一家重视市场声誉、愿意与投资者沟通的公司,只是每次都对侠影冠以“主观臆断”“恶意评判”这样的帽子。在以前的澄清公告中,广汇能源总是说“永久保留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追溯的权力”;唯独在8月份最近的一份公告中,宣布“公司已采取相应法律措施”,显得广汇能源认为对侠影已经仁至义尽,忍无可忍。因此,如果侠影被警察带走与广汇能源有关,很可能是因为最近一次质疑,即上面的第四点。也就是说,广汇能源可能向警方提供了新疆建铭、盛景汇通两家公司使用借款的凭证,证明确实没有钱从两家公司的账户进入了张建国的个人账户。侠影博客里的一句“这些钱,一共4.5亿元,莫非都通过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去买广汇能源股票了?”,可能是惹火烧身的关键。(注:侠影所称的4.5亿元,还包括广汇能源对其他公司的委托借款,广汇能源称这些借款与张建国无关)

侠影出事以后,雪球上有网友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质疑和造谣的边界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对于上市公司,并可以推广至政府和公众人物,只要是根据公开信息,在没有故意曲解、断章取义的情况下,做出的分析、推断、预测,即使最终证明分析、推断、预测的结论不准确,都属于质疑,而不是造谣。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经济学家通过某月的CPI和GDP数据,认为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并预测政府下一季度将加息,但结果没有加,属于造谣吗?

就上市公司这一块来说,我作为财务分析人员,体会更加深刻。我经常说,所有文章中总结的“财务造假N大信号”都只是经验总结,而不能100%确诊。比如,一家公司净利润持续大幅增长,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持续为负数,只能不断通过债权及股权融资维持运转,这是一个典型的财务造假信号。但这只是人们长期从事财务分析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95%的可能性是造假,但确实有5%的可能没有造假。比如,在企业的快速成长期,为了应对次年快速增长的销售,当年的采购确实有可能超过当年的销售,并且这样的状态的确可能持续几年。在这种情况下,它的净利润和现金流就会出现上述背离现象,但它的财务报表是真实的。

那么,现在你看到一份上市公司报表,它的净利润和现金流严重背离,你会根据经验说:这报表是不是有问题啊?如果你是一位记者,就可能写出一篇《XX公司现金流恶化利润真实性存疑》。但最后调查表明,这家公司确实属于那5%的例外,那么,你造谣了吗?我认为,这是在公开信息基础上的合理推断,属于质疑,不属于造谣。侠影做的事情,都是类似的事情。

另外,造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主观故意,就是你明知它的报表是真实的,还要说它是假的。那么,人心隔肚皮,怎么知道你是否明知呢?一般就看你通过这件事能取得什么利益,对于造谣上市公司,就是通过事先做空,或者事后做多来谋利。侠影在博客上反复强调他不持有广汇能源的多仓或空仓,质疑广汇能源只是看不惯中国资本市场的乱象。对于这一点,我相信警察可以方便地获取他的交易记录,是否交易过广汇能源一查便知。

侠影生于70年代初,是经历过1989年的大学生,后来去澳大利亚留学,就一直留在了那里,但始终没有入籍。和很多经历过那些事件的大学生一样,侠影在社会问题上的观点比较偏右,尤其是在国外呆久了以后,对国内一些现象的反应比我们一直在国内的更激烈。但是他一直相信中国未来还是光明的,相信通过一两代人的和平努力,是可以改变这个国家的。对于广汇能源的问题,他也以身试法,向证监会和新疆证监局实名举报,希望通过正规渠道解决问题,没想到却最终激怒了广汇能源。以他的为人和经济实力,我不相信他在质疑前,融券卖出过广汇的股票。他质疑广汇能源,更不是因为跟广汇的员工或公司本身有私人恩怨,而是在他看来,这家公司影响力大,问题又十分严重,如果能得到处理,对净化市场有显著的作用。在最初发现可疑之处后,他近乎偏执地拿着放大镜研究广汇的每份公告,挑出里面的毛病;对于别人对他的质疑,他则死不悔改,粗口相向,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广汇的股东,其他被质疑公司的股东,等等,以至于他出事的消息传出后,网上居然有拍手称快者。

平心而论,我认为侠影指出的这些广汇的问题,在所有的上市公司中,也不算特别严重,至少没有虚增收入虚减成本,比万福生科之类还是干净多了。而且以广汇在新疆的地位,即使有资金链的问题,也不能说倒就倒。侠影一副广汇随时都可能破产的心态,似乎有点过于沉迷于自己的分析中。但不管怎样,他对广汇的所有分析,都是基于公开信息的合理推测,即使最终证明有不准确之处,也属于质疑,不是造谣,更不应该定罪坐牢。如果侠影最后真的因为广汇的事情定罪坐牢,将会对中国刚萌芽的上市公司专业调查行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深蓝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推荐用户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