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沙龙】李德林:财经记者如何做好调查新闻
交流嘉宾:李德林 地点:玉渊潭公园好戏咖啡 时间:7月28日下午
深蓝沙龙实录系深蓝财经独家作品,转载务必明显注明深蓝财经字样,违者必究。
主持人(黄利明):今天很难得请到了李德林老师,我跟他认识也有8年时间了,那时候还是因德隆唐万新案的报道。他不仅做了很多出色的报道,也根据他的财经新闻经历写了不少财经书籍。接下来让他讲讲财经新闻调查与写作。
李德林:我是比较反感说有新闻理想的人,因为这种理想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如果有新闻理想的人,建议大家去做生意,或者做别的也好,这样你的成功几率更高。如果在新闻行当,或者说抱着有新闻理想的这个来进入,当然你的最佳选择是去做社会新闻。做经济类新闻你比较受挫,尤其是女孩子,当跑了三五年之后,还找不到男朋友,心理落差比较大,成为剩女的机率可能很高。
我认识的央视朋友这种例子就非常多,我认识的就有两三个。现在三十五六了,还找不着,家里急的要死。就是因为她们曾经有新闻理想,当进入这个染缸的时候,发现天天见着是那么有钱的,见到一些新贵也好,老的资本玩儿家也罢,他们都太有钱了。我们天天去带着理想去跟他们谈话,谈到最后是什么样子,人家进入富豪俱乐部相亲去了,你还在旁边苦逼的写着稿子,所以说等你写稿子时候,一千字二百,甚至五百、一千块钱的时候,那个时候差距太大了,这个狗娘养的新闻根本不需要去做。
因为你做得可能也是错的。我们现在的很多人说,我有一腔的激情去做新闻,你做得新闻是对的吗?
我是2003年3月5日到北京的,到今年应该是有10年,我经常回顾我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白的越来越多,我发现曾经干过很多幼稚、愚蠢的事情。我在二十三四岁的时候,也是相当有激情的,甚至跟我的采访对象直接对着骂,因为那时候也不知道什么叫素质,什么叫职业涵养,反正就是觉得我站在正义的那一边,现在回头看未必是那样的。
我跟老黄是05年德隆唐万新案的时候认识的。05年冬天在武汉中院采访德隆案的时候,那会我记得有三四十个人,和央视、南周等全国各大媒体一帮人跑到湖北省政府去请愿,因为他们不让我们进入法庭旁听采访。当时除了新华社指定的一两个之外,央视的也不让进。我们一批人,那会很有激情,冒着雨雪跑到省政府去请愿,发现宣传部门的人一看我们这帮人去了影都没有了。
第二天还是没让我们进去,南周有同学使劲在法院门口骂,骂法院门口密密麻麻的警察,说你们中院只要一出了问题,我们南周肯定往死里搞,好像后面中院出问题了。结果媒体的朋友们都兑现了他们的承诺。
中午休庭吃饭的时候,还是不让我们进去,那会我们把饭店全部包围了,唐万新的律师和亲属在紧挨法院的一个酒楼吃饭,于是我们挤在过道,连上一个什么菜,都要揭开看一下。有个菜是锡纸包的,那会很年轻,在小本上记着说,唐氏兄弟他们在这开审,几百亿元的大案,控制的资产总额超过千亿。那会是中国最大的案件,他糟蹋了那么多钱,法院开庭的当天他们还吃那么好,然后就很苦逼写了。
{@Page@}
我记得那天我们那一波人,包了那个酒店的一层多,我跟老黄我们是斜对面,他半夜还坐在那写稿子。实际上第二天早晨应该八点多我去他屋子里串门,问你搞写完了吗?他说早上十点钟要交稿,一个字没写,顶着被子在那看电视剧呢。我说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没进去,都写不出来。那时候不像重庆那样,可以写八个版,新闻理想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脆弱的,你不知道发生里面发生什么。当然最后的这些个记者们,都各显神通,拿卷宗的拿卷宗,辩护词的辩护词。
不好意思先说了这么多费话,打击了大家的积极性,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做新闻我们一定要理性。现在就是回过头来,不知道我曾经给谁当过枪。新闻理想都是背着你,杠着枪。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怎么去做新闻,尤其是做经济新闻,他不像社会新闻,你去看见个什么东西你都可以写。经济新闻不一定,人家给你摆一大堆东西在那,你写了,说不定就是当了人家的枪。
我今天主要想跟大家共同交流,怎样从冷酷的一些数字里面发现一些新闻,或者是更好玩儿的一些新闻,下面进入正题。
我想通过一些案例跟大家进行一些交流,因为有一个人去年开始出来喊冤,叫顾雏军,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顶一个帽子,说他冤枉。我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当年参加采访他的新闻的一些朋友。顾雏军他这个人的发迹,我应该是属于一个后期的见证者,至少说他收购科龙之后,我就对他进行过一些跟踪,包括他的庭审。
现在的很多案子,让记者进去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尤其是一些大案。最多是新华社发的一些通稿,相关部门说不定还会来了一条,说这类的新闻以新华社的通稿为准。那个时候还比较好,像那个顾雏军在庭上的时候,我们还想方设法的通过一些渠道混进去。我记得我拿了一个旁听证,上面有身份证信息,那会涉及到核对身份,有朋友也是在外面进不去,突然有一个朋友给我口袋插了一个纸条,摸出来一看,上面写着身分证号码。说通过拿着这个纸条你就可以通过核对身份证进去,我高兴坏了,后来一看是1954年生的——相差太远。后来我身份证揣在包里了,我也不能说我是记者,说是记者那更不让你进去了。那怎么办?我说对不起,我大哥在里面受审,我的身份证忘在酒店了,现在里面开庭了,我得见我大哥一面,我不能等我去拿了,然后我大哥就押走了,你得通情达理,大家都是父母所生。然后警察感动坏了,说一看这个你不像54年的,我说我长的比较年轻一点。估计那个女警察我觉得还是挺好的,就把我放进去了。正好看到顾雏军在那表演,那会广东的天气很好,他穿一个背心,外面穿一个白衬衫,他这个人不喜欢扣子,胸大肌相当发达,里面有一个背心露出两块白花花的肉。从包里摸出大摞的资源,就开始念。念的无聊,他说此处省略一千五百字,以供法庭备案。
比如他那个案子,说冤枉的问题。现在我都知道财务告假,财务造假可能是大家最感兴趣的。现在的财务造假有很多像万福生科、绿大地比较野蛮的造假,顾雏军的造假是什么样的?
形象一点说,当年科龙在广东,然后在湖南、湖北成立两个小的公司,说是他们最大的经销商。(现在这类的公司比比皆是。)
正是这些经销就把这些空调、冰箱拉到桥底下,就封存起来。然后几个月之后,那些空调上面全都是灰尘。
法院说你这个就是明显的造假,压货,这个你没有实际销售出去。顾雏军辩称:这个货我已经拉出去了,不在我的仓库里,他有点抗议了。说这个你看我们的货都拉出去了,不在我仓库里了,那是经销商的仓库。然后一查,因为这个走帐也挺巧妙的,走了三四圈,最后走到经销商。其实钱也是顾雏军他们的钱,这个是不是业绩造假?就像最近的万福生科案一样,平安证券里面的内部人跟我们聊,说这万福生科是怎么造假的,大家都可以看得见他是怎么造假的,我们也觉得很奇怪。
{@Page@}
说那个经销商为什么愿意给他造呀?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觉得很奇怪,说万福生科一个做大米的,他老修下水道,我反正就看不明白了。就说你这么一个破公司,老修下水道,老修围墙。他的下水道和围墙的有多少钱呢?每年大概有七八千万,也不多。我不知道是不是当地的地皮很贵,或者是民工的工资很高。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也不会闹民工荒,大家都回西北或者川北去了。就很奇怪,我就问平安里面的人,我说你告诉我,那边的劳动力是不是真的那么贵,修一个下水道修三年都修不好。并且每年都是好几千万?这有问题吗?我说你这个钱是怎么走的,平安的这个高层,至少是副总裁以上的人说,我也不知道,说一开始我们去了之后,就觉得他那个帐走的很平,人家也银行的对帐单。我说你那个是原始的吗?他说是。我说最后怎么查出来有问题,中间是怎么走的呀?那哥们聊着聊着,喝多了,就开始说了?说是怎么走的,他们不是老修下水道、修围墙吗。比如一个本来是五百万的工程,他就给甩五千万过去了,说你干不干?另外四千五百万你给谁,指定的划过去,说你们再做一笔所谓的交易,实际上是假的,最后轮了三四次,终于轮到他的经销商手上了,三年就是这样不断的转圈,转了几个亿出来。
最典型的相当于原来有一个宋城股份的前身,一千多万,人家一年转了12圈,转了1个多亿出来,应收帐款,你根本看不出来。我反正就是的一个判断,就说对于老修下水道,比如还有一个像江浙的那些上市公司,一看那些个地方,劳动力就是成本极高,他的平均工资也就一两千块钱,你打死了肯定都不信,那肯定是财务有问题。在我看来,财务并不像那么神秘,只要我们的常识就可以,很多东西觉得说,这个要看它的贝塔系数,整一大堆的搞不懂的那些函数符号,那个就像有一些很怪的历史学家,他故意把整一些文言文,或者整一些悬案,实际上根本没有那么悬,他们为什么要那么整?就是因为极少数人怕更多的兄弟们进去分了他的饭碗,觉得他们很牛,你看我这个整的相当专业,他们这帮小年轻不懂。实际上只要一通俗化了实际上大家都懂,他整的那么悬,就是为了显示他很伟大。其实就跟历史学家是一样的,把历史关进象牙塔的笼子里面,他们就开始在央视,或者是地方进行一些捭阖,然后大家就相当崇拜,说他对这段历史理解的相当深刻,实际上不是那样的。做财经新闻也是一样的,就说我要善于的从一些财务的数据上去发现一些问题。
举个例子,大家每年都在看中报,或者是年报,我告诉大家一招,我们不用看他高管层的名字,也不用看它的年龄,可以判断出他是男是女,或者是到没到更年期,都是很容易判断出来的。
不知道你们拿去用怎么样,教大家一个方法,我自己的一个判断,会把公司前面的有一个董事会的报告和管理层的报告,两份报告,连续打三年的,报告至于是谁签字的,那个我可以抹掉,打印好,铺开,然后进行一些对比。如果说这个管理层的董事会报告,他每年比如今年有个什么想法,明年又一个什么想法,后年又一个什么想法,只需要看三年。
{@Page@}
比如说以前的沈阳合金的董事会报告,你就会发现,今年在做什么传感电动,什么电影啥的;第二年再做那个割草机,你就会发现这个董事会极不靠谱。而他这些个业绩,90%都是做出来,因为他每年都在换,他每年看的那些大势都看不准,证明这个管理层是比较废物的。
还有一个,就是你看它的财务是不是很激进。尤其是到了更年期的女人是相当明显。如果你们不信你们可以回去对比。
还有一个现在的格力,你们也可以去对比,他们的财报是一个什么样的变化,我不具体的去评价,大家可以去对比的。通过对比你们就可以发现,我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这个是我自己的一个道理。
这是从它的董事会的报告和管理层的报告,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打开财务数据的第一招他一定是会去看利润、成本,我觉得不要那么着急?为啥呢,我们要看我们能够看得懂的东西,因为董事会报告绝大多数都是董事会办公室写的。
看财报的时候不要着急,你一定要先从我们看的懂的,因为毕竟根据我的了解,大概有50%以上的做财经新闻都没有学过专业的会计方面的一些知识。他都是后来因为绝大多数都是在理想以及买房、找女朋友或者是找男朋友的压力之下转到这行的,因为大家都觉得这个行当非常体面,能够挣更多的钱,能够跟有钱人接触。
那我们要克服我们的短处怎么办?拿到一份报告,先看看董事会的报告。因为他们写的很简单,根据我的一个董秘的朋友告诉我,我问他,我说你们董事长天天那么忙,他哪有时间写董事会报告呢。然后这个哥们说,说实际那个报告,就是我们证券事务代表组织了两个人给他们写的,我说那有什么变化没有?说大方向听老板说了一下,拿原来的报告进行一些改述、变更。我说我知道了,其实这个公司就是北京的某一类集团公司旗下两家上市公司,这个老大特喜欢三流小演员。那我一听就明白了。那证代他们写的应该不是很专业,不是搞研究的。然后就能看出来,说你们去看这个董事会的报告,一般的他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会对他前年的东西有一个总结性的东西,这个很好看,他这一年具体做了一些什么,这个公司的这个经营状况会怎么样。你看了这个之后,再去看财务报表就会觉得舒服多,不会那么深奥了;第二个是大家一定要记住,第二一部分,他会对未来的这个他的市场的一个判断,整体的一个宏观的判断。还有一个对他这个公司,比如说12年,那12年的年报时候,他会对13年有一些打算,那么我们把这一部分和他这两部分,判断市场的和对公司的打算这个,三年,连续看三年。连续看三年第一个他对市场的判断。因为我们都知道说,国务院总理未必对这个市场会有一个很好的把握,但是对于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来说,他们一定知道这个市场的冷暖,因为他们是在一线的,你要你说一个记者能判断的很准,或者是那个经济学家预测的很准,我觉得是扯淡。那么企业的管理层一定知道,就像一个公司,他那个董事长说,我们的公司非常好,那在财报里面写。结果过了一两个星期,他就把股票套现了,你一定不要相信这个就是它的鬼话。你说那么好,你还套现。比如大家都说鄂尔多斯很好,我前一段时间去鄂尔多斯也看了,他们的宣传部门的人快哭了,说你看我们鄂尔多斯,前两年经济相当好。你看我们高利贷、煤炭都很棒,说结果这两年就不行了。我说哪方面不行了?煤炭不用说了,房地产成鬼城了,最重要的是我们第三产业已经萧条的不行了,我当时很奇怪,为什么第三产业萧条?这个时候你看,前两年时候,鄂尔多斯男人们不少喜欢在外睡觉,尤其住宾馆。那个女人也喜欢在外面睡觉,男的是极少数跟自己的老婆睡觉,大多数都是跟别人的老婆或者跟小三、小四睡觉。说你要打电话去订酒店,要提前一个星期,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太有钱了,所以你要去调查鄂尔多斯的疯狂,就去看酒店。
{@Page@}
我说这个有什么呀?说现在突然没了,这些人都回家睡觉了。那时候投资酒店的人现在都哭了,突然没有顾客了,倒闭很多大的酒店。再有就是KTV,KTV你要说装修几百万没人去打电话,怎么也得装修个两三千万,所以说做新闻一定得要下去看。然后你要看他那几句话写得,你看他对市场的判断,如果三年连续出现偏差,证明这个人、这个管理层的管理水平真的不高,就是他这种公司不要相信什么价值投资,如果机会好炒一把就走了。那做新闻,对这种你去盯他里边财务绝大多数都有问题,因为他之所以说吹泡泡,他吹泡泡吹的很厉害,但是他的预判能力又那么差,那他的业绩是怎么做出来的?我更多的相信他的业绩可能会是做出来,所以说我们从董事会的报告,管理层的报告,有一个总经理签字的报告,这个报告更重要了,前一部分同样是业绩,第二部分同样是对他的未来的看法以及打算。基本跟董事会的报告是一样的,这个总经理也好,或者是总裁也好,如果他连续三年看着不行,那你如果要买股票,就不要买了。
还有一个就是这个总经理干两年高位套现走的,那你也不要买了。现在经常会看到好多的老板,比如说这个总经理,他说我们是有生活上的安排或者怎么样的,我要离职了。如果有一个公司发现的真的很好,你们会跳槽吗?我觉得不会。绝大多数跳槽,要么是自己问题,要么是公司有问题。
然后我们再看来,这两份报告看完了,先是你对这个上市公司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这个初步的判断,会决定你下面的财务数据,我最喜欢看的不是他的这个利润怎么样,我最喜欢看的第一个数据,就是它进出的现金流。当然对于比如说像中兴通讯、华为这些公司比较特殊以外,一些现金流很差的公司,老是巨大的负数,你想一个公司把产品卖了,钱都收不回来,这个公司好吗?就像你做小生意似的,你老是收不回来钱,这个公司的议价能力等等,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这个公司很牛,很明显这个公司的现金流我觉得是比较好的。还有一个他的融资的能力,当然包括很多种,一个银行贷款,如果大家都在紧缩的话,他还有很多银行贷款,我觉得这个公司也很牛。那还有一个比如说定向增发,那股市不好的时候,他能够搞一大笔钱进来,那证明人家对他的未来是看好的。比如大家都在说苏宁,说联想是不是有点傻了?那么做亏本生意去参与苏宁的定向增发。我觉得联想不是那么傻,因为无论是柳传志也好,还是他那个主席,我觉得他们都是人精,肯定都比在座的诸位,至少看来比我强十倍,甚至百倍了。那我相信他们的判断,后来再跟京东打仗的时候,大家都说苏宁必失。我说未必,因为有联想支撑。那还有一个,你想京东混了多少年?人家苏宁混了多少年了?网店那块,苏宁用了三年,京东用了将近八年,苏宁有多少供应商?京东有多少供应商?苏宁比如说他的流通、采购、渠道,京东又是个什么样的,其实大家看明白了发现,苏宁原来做的是类金融模式。在中国做类金融模式的只有两家,一个就是马云了,一个是马化腾他们。现在又在一股脑的说马云的这个余额宝做得很好,其实大家忘了,买腾讯的股票我觉得远远比它好,当然我不是腾讯的五毛。
{@Page@}
为什么呢?因为腾讯的盈利模式。新浪和搜狐做的证券频道,看财报你会发现,原来的腾讯的做网站那一块,就是应收5%以下的都不具体体现在财报表,现在体现了,腾讯现在每一个部门都是盈利中心。
我也好奇,我说你们这个做得太次了,说你看你的证券网页,也就是二三十新闻,谁看?我那个哥们说,说你又不懂了,我告诉你们我们怎么赚钱了,说搜狐和网易、新浪,他们的证券频道整了几十人在那做新闻,然后消耗大量的资本。
说我们不那么干,说我们就把这个证券的作为端口。举个例子,某个证券公司把它的端口接到腾讯,每年证券公司给腾讯多少钱?好像不是商业机密,怎么也有个千儿八百万的。说我只需要我的证券频道,我只需要做十个客户就是一个亿,那我一个亿养一帮编辑是没有问题的。
看搜狐、新浪的财报里面,那些部门都是花钱的,主要靠广告,但广告实在太少了,人家腾讯一下就是上千万。他的QQ也好,还是微信,说那玩意怎么赚钱?别忘了,只要人家一刷,或者是一摇,就可以买到理财产品,无缝对接。
所以我们在看财报的时候,建议大家,我的一个经验是先看他的经营性现金流。第二个就是看他的融资功能,如果这个公司的融资功能很强,我觉得暂时不要担心。再看一下他的现金流,第三个我才看他的利润。利润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尤其是一些有前景的企业,一开始并不太重要。就像他们乐视网,你要去看,一开始你觉得这个公司没什么投的,他投入那么大,到处投,盈利不行,那你就错了。如果一个企业在高速发展期,他对资本的消耗就是很大。当然你要去判断,判断是不是前景到底怎么样。像张朝阳的搜狐视频,花了好多钱去买视频,当时大家都觉得有问题,但现在会发现除了游戏,他的视频这一块,对它的应收增长是相当快。那其实我们就不断的要改变一个习惯,比如说如果你要去看这个视频,你说你是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看,还是要通过电视呢?对于在座的诸位来说,现在看电视对我们已经很奢侈了,白天要上班,下了班要去聚会,或者谈恋爱,大家都很辛苦。晚上累到九、十点钟,你说我回去还要看会电视。那好声音毕竟每周只有一次。到了周末时候,你可能更愿意躺在床上睡大觉,能够大家这样坐着聊,毕竟是少数。
{@Page@}
所以说我们的习惯,如果一个公司随着大众的习惯而改变,他能够抓住商机,我觉得这个公司的前景会很好,前景都很好。当然可能有少数的是做概念的,有一些是做概念的,这是这个利润的问题。还有一个具体的我们怎么样去看这个公司到底有没有问题,我相信这个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比如说这个公司,今年应收一百亿,明年突然变成五百亿,有没有这种公司?我觉得可能有。但是在中国现阶段转型的期间,我觉得还是挺少的。除非是央企、国企有垄断资源以外,平时像民营企业可能性很小。我们从几个方面可以判断他是不是有问题,有很多方面的,比如说要看一下他的合作伙伴,我不看他自己,我们就看前面的五大经销商说,或者十大经销商。那经销商都没有变,经销商的规模都没有扩大了,那公司怎么会变大?查一些经销商很简单,因为他们不像上市公司那么敏感,查一下他的工商资料,或者是去在央行查一下他们的银行流水、信誉等等。我们现在每一个人在的央行都有信用记录,对于这类的公司更加容易,去查下,看他每年的资金流,以及这个公司的业绩怎么样。如果这个公司他的客户、经销商,或者供应商等等规模都没有那么成倍的增加,那这个公司我就有理由怀疑他有问题的,有没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去证实。有人说,我这个资本金没有变更,或者是说我的业绩怎么样分包出去。像最近炒的比较火的金螳螂老板被抓了,大家去看他的业绩肯定是有很多问题的。那怎么样去看他的经销商,就说他的客户,很简单。假设说这个客户他的销售多么的牛,你去看一下这个客户它的一些仓库状况有没有进行一些改变,它的办公有没有一些改变等等,这些一看就能看明白。
像每日经济新闻做胜景山河似的,你的业绩变化的这么快,你的渠道里都没你的货,你的业绩是怎么来的?难不成还要放在山洞隐藏九年或十年。因为市场上的业绩已经做出来,那在这种情况之下,一看都是假的。
还有一个,就是关联人的问题。关联人的问题,很多企业他都会做一些关联人,比如说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实际上是自己玩儿的。现在比较少,原来比较多。举个例子,原来有一个企业叫南方汇通,我记得是2004年的时候,那会股票市场一塌糊涂,那股票能够从八九块钱涨到30多块钱。当时觉得很怪,为什么很怪呢?说这个南方汇通是做什么微硬盘的,在当时是一个很好的概念,我当时一直在盯这个企业。他的微硬盘在哪做,在贵州,还不是在贵阳市,他是在一个山沟沟里,他吹的很了厉害,说技术总工朱博士是从硅谷来的,是个台湾人,我觉得这个不太靠谱,为啥?台湾人我有过一些接触,大家可以发现一个很有问题的意思,经常我们会看到一些社会新闻,说港台的这些老板在大陆包小三找小姐,就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说为什么?在他们的那们的秘书是四五十岁的,不像中国大陆都是二三十岁的相当漂亮,那这种人靠谱不靠谱,绝大多数是靠谱的。而这个硅谷博士,他不到北京来,那个微硬盘技术很好,按照当时的说法很好,他不到北京来,他到贵阳去,我觉得有问题了。然后去查了说,他的业绩相当好,它的那个主要是出口跟东南亚,像泰国这些地方。我去查,说香港的公司到底有多大,大家猜一猜,他每年业绩,那个时候定单是,第一年是五个亿,第二年是九个多亿。大家估测一下,香港那个,就是他那个客户应该有多大规模。我查了一下,注册资本两港元。这个其实也不奇怪,在香港一港元、两港元的公司很多。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两港元的公司了,这股东还真没听说过,不知道和朱博士是有啥关系。
{@Page@}
那会我看了一下,04年,二十四五岁了,反正无所谓了,直接打电话,找董秘,董秘说看公告,这可能是现在朋友们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有什么问题看公告就行了,没有什么要说的,一下把你打发了。我说这个不行,这个公司有人涉嫌犯罪,吓唬他。说犯罪不可能,我说你们朱博士可能涉嫌诈骗。那边说“不可能”,朱博士是我们这总工,我说你不用给我手机,给座机。人家朱博士肯定不在办公室,怎么办?然后打过去,他办公室确实有秘书。我说是这样,我说我们掌握朱博士犯罪的证据,我们想急着联系到朱博士,那姑娘就吓坏了。我说朱博士的手机是多少。我说你是作为他的秘书,不要牵扯无辜。那个姑娘还挺奇怪,她就给我了,我就直接打过去了。我说朱博士,你们在香港成立一个两港元的公司,你们这业绩造假造的太离谱了,朱博士说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我这有一大把资料。因为有一个做庄的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他们业绩怎么造假,他那个是做微硬盘,微硬盘那是在贵州装,然后运到香港,到底有没有卖到东南亚我不知道,因为我不可能去泰国看。
之前有一个公司,大连原来有一个是做酒的,有一个公司的人,有一个庄家他们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我受到了启发。那个公司是做酒的,会去采购很多的酿酒的原料,酿了酒,再去分给经销商。他们就干了一个事,就把这个确实是生产了一批酒,到后面再也没有生产。就把这个酒在那个什么,原料采购商,或者经销商那不断的转圈,他一年转好多圈。出来了,然后他就开始炒股票,业绩上来了。我就很奇怪,你这个空转钱怎么办?你得把那个帐上做实了,比如你说收三个亿。说简直太好玩儿了,比如说我转5圈,我把我业绩翻三倍,我的股票比如从5块到15块,再通过倒帐的方式,把钱倒到上市公司,这个钱也是大股东的。那么他通过炒股票赚得钱是更多的,后来我得到了一个启示,我说你们两港元完全是玩儿的,你们香港进的元器件,到贵州进行组装,以出口的名义运到香港去,再把它拆了。因为微硬盘拆了很容易,再通过那个元器件的方式再进口到贵州,你这个游戏玩儿的很好,证据我都有。朱博士就吓着了,说我不便接受你的采访。我说你就告诉我,是还是不是?他不回答。他不是的话他肯定说你造谣、你污蔑我,我有诉讼你的权利,他没有。后来汇通被借壳了。
就说原来那种是比较野蛮的,他们的业绩可以不要,直接通过这样的空转,然后把股票炒起来,把股票上赚的钱,拿一部分通过走帐的方式把业绩给做出来。所以你只需要去看他的那些客户,就行了,客户一看就现形了。还有一个就是去工商查这些材料,当然这些材料有可能会是假的。因为有三套表,更多的是四套甚至是五套表,其中的三套表当然了,比如税务、工商那一份,还有面临上市公众那一块。因为税务这块需要一些调整,他是需要要重新做的,工商那块他也是要重新的。这个上市公司那块都是脸洗干净的。这块我们一般的说实话是看不出来。
{@Page@}
当然还有一个,你怎么样去判断除了看客户以外,其实他内部也有很多,突然上市公司换会计事务所。很多人说由于我们的业绩发展很快,我的审没有精力审他这个公司,你说天上掉下块肉他还不要。对于很多尤其是成熟的上市公司来说,几年内的财务数据都是有连续性的,派一到两个人去一审就行了,那放着一笔钱他不赚,我觉得这个不太符合逻辑,尤其是现在钱那么难挣的情况之下。那突然更换会计师事务所,那肯定是财务有问题。其实在更换会计事务所的前面,更多的是CFO很多说不干了,这肯定是有问题的。还有一个就是看独董辞职,独董辞职也是,因为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独董就是白拿钱的,你只要没有什么大问题,谁不想坐在那白拿钱。有一些教授兼职五六家,甚至七八家,干吗呀?每年就是去他那个地方开两三次董事会,你就几十万到帐,谁跟钱过意不去。如果到那一步,肯定是公司里边有问题的,那就不是钱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高管抛股票,比如说典型的华谊兄弟,你说他那个老大抛股票,他老二还说这个公司好,那肯定是后期的拍的电影不怎么的,或者是他这个公司的投资肯定是有一个大的变化,或者选的项目不好。华谊的股票大家可以去看一下,看他们抛股票的节点。他还有一个马云是他的老股东,突然说他要改善生活抛出股票,我就觉得这个肯定要借这个利好出局了。如果这一类的转型成功会非常棒,但如果它的一些转型的不成功就惨了,他现在向电视剧转移,那肯定是有些问题了。
当然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里边,其实还有一些就说上市公司董事长,举个例子,如果这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你跟他聊天的时候他是黑眼圈,证明这个上市公司问题就很多了。我见过的,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我问他,你一天睡多少小时,董事长说我一天睡12个小时,我说你这个肯定三高?为什么?因为血液粘稠度高,睡觉就是老睡不醒。还有一个,比如你们关注这些上市公司的微博,比如你看潘石屹的微博,有一次发现他夜间会发两次,每次都是起夜发,我觉得潘石屹的身体需要关注,为什么呢?一个正常的男人连续起夜两次,更关键的是还每次还发微博,所以说他得加强锻炼。
我们再回到你看这个公司的高管脸色不对,或者是有黑眼圈,他的管理相当混乱,为什么?因为他老开会。我见过一个哥们,他跟一个央企搞房地产的。跑到北京给我打电话说,我想跟你见面。我说我也不认识你。说是这样,我实在太累,我想跟你聊聊天,你挺能吹的。我说你怎么知道我挺能白话的?我看你高盛阴谋那本书。我说你啥意思?我就想跟你聊聊,我实在太累了。关键是我们不认识啊。后来他让他的一个女秘书给我打电话,女秘书的电话来了我就没办法拒绝了。
{@Page@}
就开始聊,我一看他那眼圈黑的,说你化妆了。反正我也不认识,无所谓了。他说没有。我说你怎么这样呢?说昨天晚上开会到三点。我说你公司肯定有问题。他立马来了兴趣,我说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开会到三点,那你们的会议那么冗长,证明你们的议题设置不清晰,你这个公司的可能,比如说几个会都没有设计清楚,什么薪酬、提名等等。我说各干其事,每个人都有分工,你为什么会开到三四点钟。证明你们董事会内部分歧非常大。后来这哥们就说,确实是,这帮人一开始都是跟我创业的一帮兄弟,说到现在为止,钱多了,大家都很牛,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开始进行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说那怎么会争那么久呢。后来他告诉我一个事,实在是太恐怖了,我们跟央企投了好多亿,去搞一个庞大的小区。最后在采购空调的问题上我们发生了争执。我说采购空调关你什么事啊?说我精装修。那是采购部的事,价格不合适,你直接否掉不就行了。说不行,得开董事会进行讨论,讨论到三点钟。我说那你这个公司完蛋了。
凡是这种公司的老板,你看气色或者是脸色不好,他这个公司管理一定很混乱。他这个公司即使现在业绩可能表现的很好,但是这个一定是很激进的,这个公司出问题是早晚的事情。不出三年,这种公司一定会出问题,因为人的精力不是那么充沛,尤其是到了四五十岁。而我见过一个说一天睡12个小时的,你为什么睡那么长时间,他说我没啥事。他早上八点起来在公园里跑步,多少呢?大概是15公里左右,跑圈。跑完了之后去办公室,该签的文件一签。然后去他们的地下一层吃个午饭,又开始在办公室睡觉。到下午三四点钟又走了,去找一帮朋友吃饭、喝酒,为什么我对他这个问题好奇,就是有一天正在这聊着很高兴,他们的八卦也很多,我这个人好奇心很重,就问他了。问八卦问的正高兴的时候,哥们一看表,说不行,我得回家了。我说你干吗?说我电视剧来了。我说你看什么电视剧?说《正者无敌》,演川军的。我说你也看电视剧呀?说我告诉你,我现在就看两个,一个是好声音,一个是《正者无敌》。我说好声音你也听得懂。说你就错了,我让秘书把好声音的每一个学员所有的歌都刻下来了,放在车里。那我说你还工作吗?说如果,我天天都坐在办公室去找他们谈心,找他们开会,那么证明下面的人能力很差。根据这个经验,判断不少公司的业绩确实不错,有的公司董事长好像十年半载都见不着一回,不知道干吗。根据我的了解,不少人都跟三流小演员去玩儿了。如果说你们去看一个公司的老板,凡是有绯闻跟三流小演员玩儿,当然不是到离婚那种,一到离婚这个公司也就玩蛋了。因为他玩儿上心了,就把公司的事情玩忘掉了。所以说公司的老板的休息状况也很重要。当然有一些老板,就属于那种,晚上办公的。白天你永远找不着他,只能找他秘书,秘书说他老板在睡觉,北京有一个集团的老大就是那样。白天睡觉,晚上到了11点说大家开会,董秘、总经理累的要死,后来他们都学会了,说我们把生物钟调过来,调到晚上。你会发现去他们那边找人,白天找不着大领导,只能找秘书,他们就是那种状况。管理层的状况看出他对管理公司的怎么样,公司的治理结构怎么样,这个是很重要。还有一个,就是还有很意思,看这个公司,是不是他们玩儿的很HI呢?玩的很HI对公司的业绩也有影响,如果这个公司玩儿的很HI,他财报的数据错误很少,我觉得就去玩呗,无所谓。如果这个公司的老板又在玩儿,他的财报的错误又很多,对不起,这个老板玩儿的肯定是有问题的。
{@Page@}
举个例子,大家都觉得茅台很好,把茅台的报表拿出来一看,凡是茅台的错误更正在25条以上,这个公司的老总就要出现问题,或者这个公司就要出现问题。茅台的上一任总经理,乔洪出问题之前,他的错误更正率应该是67到69条,也就是说我们的财务数据里边,所有的项目他都做错,大家不信回去看,他基本是连续三年不少于25条。大家做新闻有意识的去统计一下,凡是这个错误更正连续几年都很高的,这个公司一定出问题,那不是他的董事长,就是他的总裁,因为他们都睡觉去了,乔洪为什么?乔洪很简单,就是去干非主营业务的交易,组织大家去看球,甚至拿点回扣这一类的事。你想那么多错误证明很简单,他在上面签字都没有看。还有一个,比如浙江好像有一个什么公司,他们的董秘实在太懒了,把前五大还是前十大客户,直接拷过来。你说拷过来你把数据替换一下也行,根本就不替换,两年了数据都要一样。后来问那哥们,我说你那数据怎么都一样?肯定要么是造假,要么你就是忘了替换。说确实是忘了替换,说是造假不可能这么低级。那个叫什么万马电缆,浙江那个。他都不替换,这跟我们现在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典型的行政化。
如果大家对地方债等等,尤其是什么综合治理这些项目,要到地方去,那新闻一大堆,他们的财报好多是假的。所以现在很多上市公司特喜欢干一类的业务,真的。我们前几天去江苏,那些什么国投公司里边的董事长办公室,我们进去一看,开始以为在开会了,后来发现有方便面盒,后来一问发现我们是来讨债要钱的,他们的这种野蛮已经就是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现在跟上市公司一样的,财务报表直接就是替换。你替换每一个数据对一下,他不对,为什么?因为股权激励的毕竟还是少数的,他还是拿那点工资,过几年我再换一个地,就像我们现在做新闻,这出了问题,再换一个地。
说到这些,我觉得差不多了吧。
主持人:接下来大家自由讨论一下,有什么问题或者是自己有什么想法大家可以说一下。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跟李老师提一下。
可能大家会比较感兴趣,你做了一些新闻之后,也写了很多书,包括各种内幕,比如黄光裕案、高盛阴谋等等。
李德林:写书那个事,因为我这个人不会抽烟也不会喝酒,更不会泡妞,没有什么业余的活动,比较老土。回家也不喜欢看电视,实在是到家就无聊。我这个人还有一个习惯,如果我回家一睡觉,比如说从晚上五六点钟开始睡,睡到第二天早上八九点钟还是睡不醒,所以经常很多时候就不敢睡觉,不敢睡觉就看点书,写点字,这就是唯一的打发时间的,因为别的时间太无聊了。
{@Page@}
比如说写德隆,当初有一个老头来抱着唐万里哭,你想这是好新闻,因为那会大家都知道他欠了很多钱,到底是怎么欠钱的,不知道。然后就写了一个大概是万字,结果人家唐万里是工商联的副主席,发不出来。还是和讯的一个哥们说你知道那么多东西,你写本书呗。我说那咋写啊?我说我也不会。就五一期间,大概从一万多字,最后写了大概17万字,五一期间。后来写期间,正好是李箐的老公突然给我打电话,听说你在德隆的一本书,先前没人写,那我们给你出吧。我当时反正也没想着要出了,就无所谓了,既然有人找上门了,我说那行就出了,就那样。后来就觉得,再到后来写什么高盛,写高盛那个书也没想写,也是有一个周末跟我老婆在家,不知道在聊一个啥事,突然接一个电话,那哥们说我喝茶吧,我正无聊,两个人在家正无聊,说去吧。那哥们说已经到你们家楼下了,在对面喝茶,刚刚一坐下,哥们从屁股后面拿出一张纸说你在上面签个字吧,我说啥东西?我看清楚了再说。人家说你签吧,不会害你,给你找个活。我就在上面签字了,签字一看,说是这样的,字也签了,你得给我们写一本书,你就告诉我一个问题,回答一个问题就行了,高盛为什么没在2008年金融危机倒掉?我说我哪知道,不知道,说这样,就三个月,你看清了这纸上有三个月交稿。我当时就傻了,后来我老婆抓过来就要撕掉,哥们说嫂子你不能这样。我老婆说你这不是耍流氓吗?后来说那签字都签了,第二天就把款给你打过来了,后来我一看,打过来了,我说我给你退回去,说不行,已经扣税了,这下完了,后扣了我打过去就赔本了。没办法,就开始到处找人,还好找了一个美国,美国有一个朋友帮我从司法部,美国的SEC查了很多东西回来。
最近就是我六年前写了一个晚清的书,磨铁又是那样,打了一个款,磨铁说稿该交了吧。后来我一看钱又用完了,这下钱还不起来了。我说我把房子卖了,最后一看房子涨了很多,我说不卖。把晚清的稿交了行吗?他说行,拿过去,我说这样,每次都是把钱用完了,实在是没办法。
现场提问:李老师我问一个,你刚才讲到凡是像财务数据更正比较多的,一般的公司都有问题,那这个你指的公司都有问题,是哪些问题,管理问题还是经营业绩有问题?
李德林:都有问题,首先肯定是管理层有问题,尤其是比如说他的总经理,这种人一般时候都在不务正业,因为这种东西需要他们签字才能发。这些东西他都没有看,至少说没有认真的看。那认真的看要花多长时间,至少在我看来,用不了他一个小时,那这些问题他可能看不出来,但是他看不出来是没有用心。大家可以去做一个统计,这个统计用万得,比如说更正来做一个排序,然后你再去回过头去查那些,查那些公司。就是比如说这个公司,他最近有什么事。如果没事,你再看看他的财务报表,肯定能找出点事。从这个里边找新闻是很容易的。还有一个对上市公司你一定得学会统计,他可能有很多除了比如说你这个会计错误更正等等,还有管理层的变动等等这些,所有的项目,他所披露的你都可以做一些排列组合,出来的东西总会有一些意外收获的。
{@Page@}
现场提问:问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关于银江股份报了很多涉嫌业绩虚假的问题,这个新闻要继续做的话,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李德林:银江股份实际上跟金螳螂差不多。反正我有一个表哥做这个生意的,他是干吗的?突然有一天我回成都了,告诉我说老表,我现在也有公司了。我说你不就是一个小包工头吗?有什么呀,不就是组织一些民工跟人搞搞装修。他给我掏一个名片来,说是成都某某装饰公司。我说你啥时候成立的,你这个资本金是多少?他就开始给我讲,说这个他是挂靠的,每年交几万块钱的挂靠费,用他们上市公司的话说叫管理费,也可以说叫加盟费,我老表就干啥呢?就拿着人家的这个牌子,到处去拉业务。原来是那个野鸡包工,到现在有一个大公司了,人家就把业务给他。大概是去年,我老表也给我打电话。说老表,这个不行,说他们干活不给我钱。我说不可能,大公司怎么不给你钱?他说人家知道我是挂靠的,还是欺负他是包工头,但是挂靠业绩能算他的吗?不能算他的。你看银江股份是一样的,他那个业绩是怎么来的,我就怀疑这个公司炒股票、造假。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实际上收的就是一些管理费,他的业绩是怎么来的?
现场提问:他的业绩是把他挂靠公司的业绩算进去了?
李德林:对啊,实际上这个是不应该算的。实际上他真实的现金流是怎么来的,我怀疑他是通过炒股票等等走帐的方式整出来的。还有一个像我老表这种挂靠最后人家不给钱了,最后出问题了。这类公司,银江股份因为我没看那个新闻,我不知道是怎么样的。如果说一个挂靠企业资金出了问题,就会跟银江股份闹。或者银江股份跟人家有什么样的资金往来,都是很麻烦的,会引发一些连锁反应。至少说我表哥那个公司就是那样,最后人家干了活不给他钱,他也不给公司的管理费,人家就把他赶出去,赶出去这下完蛋了,他是以这个公司的名义签的,人家就更不给签了。然后形成恶性循环,然后两家开始干,互相揭短,金螳螂也是一样的。他的这个有一个最好的突破口,找他的竞争对手,说某某公司,他们那做这么大项目,他怎么来的。竞争对手你比了解的清楚,人家一谈,大骂,他们那个业绩是怎么干,清楚的很。往往很多上市公司,就是找他们的竞争对手。当然竞争对手不是我们写稿的标准,但是绝对是我们了解信息的一个最佳的途径。
现场提问:面对一些突发案子,你们怎么操作?
李德林:今年有个建银投资监事长跳楼事件。那时候周刊的王赫给我打电话说找到了有一个人的投诉,但是这个人投诉什么东西,那时候我不知道,那时候在电话里边告诉他说,尽可能的把这些投诉的东西整明白,还有一个现场要去。
我就跟同事王赫说,你去看那个监事长跳楼,我要确定一个,他在12层,他那个玻璃打开到底有多宽,第二,他怎么样跳下去的,如果不是在他的办公室跳下去的,楼顶又不能跳下去?能不能通向,最后的一个结论就是,要几乎就三岁的小孩,要挤进去才能掉下去,那怎么跳?还有一个情况是楼顶上跳,楼顶上挑最后去的结果是人家那个楼顶是至少要经过两道门才能出去,那两道门,他那个钥匙在谁哪?保安那,你不能跟人家说我去跳楼,你给我开开,还有一个保安不可能开了就直接走了,让你在上面耍,那是要负责人的,事实上楼上是锁的,那他怎么跳?我们只能写到这个份上,就是所有的一切案头工作也好,调查采访也好,他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做到。
{@Page@}
就像三安光电一样,他们开了多少次会议,好多个月,就是那几张表,不断的在找,不断的在处理,案例工作非常细。对于我们自己部门,凡是来我这个部门的人我们会有一个要求,如果你要看某一个行业,就是包括实习生一来了,不要是第一周你就去写稿,不可能的,要不断的看新闻,我原来做上市公司时,跑某一个行业,重点的上市公司,必须知道这家公司五年之内发生的事情。
那你要说茅台,说茅台那一年总经理乔洪出事了,他在这个时候他的年报出了什么错误,他又在什么时候投资几十个亿,如果坐在这跟人家说,你都说不出来,你怎么跟人聊天套东西?不可能的。
主持人:今天就到此为止,很感谢李德林老师。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交流。
非常感谢李德林老师的免费出场,友情支持。交流生动精彩,既专业又幽默风趣,至少两个多小时听下来没打瞌睡啊。
同时感谢本次沙龙的组织者大智慧的刘玉林,合本财经的黄利明、曾福斌,以及各位线上线下的参与者,特别是顶着烈日到会场参与的同仁。
深蓝沙龙实录系深蓝财经独家作品,转载务必明显注明深蓝财经字样,违者必究。
本沙龙为纯公益性交流平台,在北京坚持每1-2月举办一次。
欢迎加入深蓝财经记者社区www.mycaijing.com.cn
注册并认证后,将可以随时分享到各地财经沙龙活动最新讯息,并可在线与投资人、老财经记者、经济学家进行交流。
深蓝财经的微信号是shenlancaijing
相关新闻